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在课程建构中实现蜕变

2015-03-01 10:41:13教育热点
原标题:在课程建构中实现蜕变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与课程建设相联系的教师队伍建设,才是最有效的。   ■崔利玲   1923年,
原标题:在课程建构中实现蜕变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与课程建设相联系的教师队伍建设,才是最有效的。

  ■崔利玲

  1923年,中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打开了中国第一次幼儿园课程改革之门。“活教育”、“幼童本位”,是鼓楼幼儿园单元课程实践建构的文化之根与灵魂。

  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中,鼓楼幼儿园的教师们汲取着教育智慧,并将其转变为课程实践的行动。该园的单元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践,通过一次次的传承与超越,理念与行为逐步趋近。该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过程,是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之路的探寻过程,在“让儿童活泼地成长”的同时,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单元课程的再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园。

  第一阶段:

  鼓励教师追求“活教育”理想

  单元课程实践研究起步时,正值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人们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误读,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早期教育狂潮,影响了学前教育机构的科学教育方向。针对当时幼儿园分科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忽视儿童的现象,鼓楼幼儿园单元课程研究团队提出“社会中心、生活教育、主动学习”等改革实践设想,梳理出以时间为节点,以儿童发展需求、发展因素为坐标体系,整个的、融为一体的、有系统的、渐进的课程编制思想,以此架构单元的目标、内容、方法、师幼关系、评价等,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课程实施中,鼓励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冲破幼儿园围墙,带领孩子们到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追求“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想。除教学活动外,单元课程努力挖掘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中有价值的线索,发现可用的社会、生活资源,将教学活动移入游戏与生活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现更多的学习线索,获得更多的单元生成可能性。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儿童学习的通道,帮助儿童搭建起通向学习目标的支架,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从而真正实现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适宜发展,单元课程正发生着重大的转变。

  在这一阶段的课程实践中,全园90%的教师都参与了课程用书的编写。课程实践,是教师教育行为的感性收获,而课程用书的编写,则是教师教育理念的理性提升。

  第二阶段:

  要求教师捕捉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向

  第一阶段问题的化解与特点的呈现,让单元课程在幼教界获得好评。随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国外幼教理论的融入,我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仅考虑了“教”,忽略了儿童的“学”;仅注重预先“设计”,忽略了儿童的新兴趣点。

  为避免活动内容与班级儿童发展不相契合,我们又增加了二次备课的设计要求。二次备课就是在课程组设计好的以“教”为主的单元基础上,再次以儿童的“学”为方向进行调整。第二次调整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课程组提供的单元,每学期最多使用70%,另外至少30%的单元,需要班级教师根据本班儿童的发展与需求自行决定,体现出班本特色。二是如果使用课程组提供的单元内容,实施者也要根据本班儿童的发展,至少调整1/3的内容,以适应儿童学习的需求。如何依据本班儿童的发展与需求,弹性设计30%以上部分,成为单元课程第二阶段建构中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先提供经验与能力发展的参考要项,再选择单元,然后根据单元在参考要项中寻找或编写相关教材。这样,即使单元因儿童的兴趣发生了变化,提供的发展目标也是有参考价值的,这就是既基于儿童兴趣、又促进儿童发展调整教学策略与方式的二次备课。这样以“学”定“教”,预先的设计就有了弹性空间,“预设”与“生成”在尊重教育规律与尊重儿童之间,找到了通道。

  单元课程还强调拓展性,我们要求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儿童在游戏中、一日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师生互动资讯,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形成适宜班级儿童的新单元,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叫做生成单元或扩散练习的内容。由此,基于儿童的生成式拓展,已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

  单元课程还提出“分层指导”的观念,就是通过小组教学、目标分层制定、分层材料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等,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课程成为教师与孩子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的课程实践中,全园所有教师都参与了课程用书的编写。从理念到行为,鼓楼幼儿园的教师再次实现了飞跃。

  第三阶段:

  “单元网”变成四处弥漫的“单元云”

  第三阶段的课程实践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课程设计的核心,均围绕儿童。如果说第二阶段课程设计的“单元网”,是带着孩子前后左右探索、寻找最合适的学习方向的话,我们希望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单元网”,变成四处弥漫、变化莫测的“单元云”,让“五指活动”犹如云中的小水滴,任意地融入任何想融入的水珠中,将最合适的、最有意义的内容带进儿童的心灵。

  我们通过改造活动室、调整环境、材料提供等,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建造儿童借助游戏成长的空间。我们认为,游戏材料可以给予儿童丰富的刺激,萌发儿童操作、探究的兴趣,儿童在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玩、怎样玩的过程中,形成对自己有价值的经验,并以此为线索,萌发更多的兴趣,获得更多的经验。

  单元课程鼓励儿童的“做”和“玩”,注重学习情境对“做”和“玩”的支持,倡导儿童探究式的多感官学习,以获得多样化的经验。我们借助角色扮演区、积木区、美术制作区、益智区、科学区、表演区、阅读区、生活区等丰富的游戏环境创设,让儿童在尝试探索中,感受游戏的乐趣,体味主动学习的快乐,获得有价值的成长。

  我们提倡让儿童动手操作,通过探索式的操作与体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与态度,增加儿童利用新经验扩散练习的机会,使儿童利用想象力结合新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教师也由显性指导改为隐性指导,调动全体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单元课程的建构过程,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的蜕变过程,教师的团队研究精神,让课程研究有了生命的轮回,有了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基础。(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