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特色美名椽笔写育人理想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书法特色教育撷珍
石刻博物馆
端午笔会
有人曾这样形容书法:“一张白纸,一杆瘦笔,五千年的孕育,黑与白的交汇间,舞动出中华的优雅。”书法是黑与白的艺术,然而在北京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书法艺术教育则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态势。
谈及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历史,校长赵建军表示,“我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书法普及教育,2003年开办书法校本课程,20年来,学校历经三次改造,两次重修,三任新老校长交替,书法教育始终没有间断,即使是在临时校园的28个月的艰苦条件下,学校书法课也从未停止,一批批的小书法爱好者相继从这里走出校园。”
多年来,学校秉持“生态教育”、“合和共生”的办学理念,将“书法”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根深叶茂特色亮,写字育人翰墨香”的育人氛围。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书法教育已成为农大附小突出的办学特色。
营造翰墨书香校园
奠定师生墨香底蕴
欧阳中石先生说得好:“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成为特别璀璨的一颗明珠,被公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唐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可见,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化身与载体,学好书法对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种环境,一种气氛,长期以来,农大附小一直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引领下,学校积极营造浓郁墨香校园,其环境建设不为环境而环境,只为人性而建设;不为文化而文化,只为心灵去营造。本着这样的理念,学校从细微处着手,力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活动都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规范孩子的行为,净化孩子心灵,在笔墨书香之中潜移默化地带给孩子善与美的教育之源。
校门口由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校名以及“格物致知”四个大字,时时刻刻向来往的师生传递着书法的魅力。校园内别具特色的“中国书法发展史”文化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古铜色浮雕以及“书法交流馆”,各色的景观文化,构成和谐的整体美、书法美。
作为学生日常的基本活动单位——楼道,学校设置了独具匠心的楼道文化。其中有历代书法家的介绍,让学生每学期深入了解一位书法家,对其生平事迹、书法特点、典型故事能够熟稔于心,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们在追寻历代书法家的珍迹中,感受着颜体的方正刚劲、欧体的险劲秀拔、行书的清秀超逸和草书的雄浑博大……宣传栏中张贴着学生们的书法作品,一幅幅工整的毛笔字,稚嫩中透着灵气,苍劲中显现出老练,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如今,走进农大附小的校园,处处流露出沁人心脾的翰墨馨香和人文古韵,时时处处感受到仿佛置身于书法艺术的海洋,楼道里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或含蓄,或奔放……这既给了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又美化了校园环境,形成了学校和谐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写字教学模式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创建书法特色品牌学校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有效性突出体现于形成的系列课程体系。近年来,农大附小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书法校本课程,将“传承汉字文化,书写精彩童年”作为书法教育的极高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以汉字基本笔画—偏旁—结构—书写作品为主线,并兼顾到语文教材中的生字教学,编写了《书法校本教程》。
通过开发实施整体育人的书法校本课程,农大附小形成了“一练、二比、三展”的书法教育模式,有力增强了书法教育的感染力。学校运用书法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由专职书法教师执教,有计划地开展书法教学。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在1—3年级开设硬笔书法、4—6年级软笔书法课程,形成循序渐进的书法教学序列。“二比”:定期开展优秀书法作业评比和学期末各年级写字比赛。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大型的校内硬笔、毛笔书法比赛,积极组织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参与全国、市、区书法比赛。“三展”:组织形式多样的书法展示活动。学校要求各班每周都要更换班内书法特色园地内的作品,力求让更多学生的优秀作品得到展示,激发其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同时,每月末硬笔、软笔校级评比获胜的作品有机会在校宣传橱窗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促进了同学们提高习书法质量,体验了成功乐趣。如今,“提笔即练字”已成为农大附小广大师生的内在需求。
此外,为落实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农大附小还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要求把学生全员参与的“午间练字十分钟”和“教师早晨摹写黑板字”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常抓不懈。二是开展传统节假日“送春联”活动,扩大学校书法教育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注重学生硬笔字的规范训练,以题为“端端正正写好字”的主题校会为起点,每学期都有一次主题校会。要求各科教师协调一致,全员参与、全面提高,从学生作业的书写抓起,让每一个学生明明白白感受到:书法有教室,写字无专时,提笔即练字,贵在能坚持。针对此,学校明确提出:低年级使用铅笔,中年级侧重钢笔字、粉笔字,高年级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同时抓。“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齐,篇篇洁净”书法作业书写要求即是各科作业的统一要求。“各年级在班内及年级中树立典型,广泛开展作业展评,目的是每一个孩子规范地写好汉字,力争使学生通过6年的学习,个个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赵建军校长如是说。
此外,农大附小积极鼓励教师创新书法教学方式,使书法教学摆脱固定的单一、无趣印象,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校主要开设了八种课型,包含演示课、分析课、反馈课、复习课、欣赏课、讲座课和活动课。丰富多彩的课型一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其主动学习性得到有效提升。
拓展书法教育空间
实现立字立人兼济
在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过程中,农大附小力求做到特色经典活动,经常与学生相伴,力求让学生从经典活动过程中,感悟神韵,点石为金。于是,2012年5月,农大附小启动了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小书法家行动。
同年,学校分别成功举办了“端午笔会”和“中秋笔会”(首届书法节),会上学生和书法家同场挥毫,场面震撼感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门及市区领导和到场专家的高度赞誉。
“‘小书法家’行动不是非要把孩子都要培养成书法家。这是一个长效的行动计划,目的是通过5-10年(或更多),让我们的孩子爱上书法,掌握书法的技能,缔造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开展做出我们应尽的努力。”赵建军校长表示。
为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农大附小向全市免费开办公益学堂,建立书法教育“手拉手”学校和书法艺术教育志愿团等。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名师引领,共同成长。2012年,在欧阳中石、李铎和刘艺三位大书法家的带领下,农大附小100多名书法社团学生参与完成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春节期间央视7个频道全天滚动播出,反响强烈。
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其间的各类特色活动平台则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为了拓宽学生视野,积淀更为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本着实践第一的理念,农大附小成立了五种书体的书法社团,每周二、三、四、六开展书法活动。“书法社团”旨在让学生在优美的书法中探索国学文化的足迹;在一笔一画中品味做人的道理;在在托裱字画的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工艺……爱国之心、儒雅之性、文明之风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总而言之,书法教育活动不仅使一批批学生体味着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还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孩子活泼灵动地发展,成为“儒雅灵动”的现代小学生。
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一次次的特色活动,使学生留恋于那一片舞动的生命之线,倾情于那一方神秘的汉字田园,于笔墨纸砚的磨擦交响中寻求着自己的个性之美,形成了一道“以字育德,以字开智,以字健体,以字美化校园”的靓丽风景线。
培养书法教师队伍
促进师生书艺共进
要真正实现书道育人的特色,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保障。农大附小将教师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突出位置,优化教师配备,为书法教育的深入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学校把教师的培训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训实践活动。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进行了“固定集体培训加灵活自修研习”的书法培训机制。学校对教师的写字基本功常抓不懈,并且定期考核,针对年轻教师软笔书写技能薄弱这一问题,学校专门聘请著名专家学者进校开办软笔书法讲座,聘请了专业的书法教师,每周一定期开展全校性的教师书法培训。
此外,农大附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鼓励教师自觉研读书法文化专业书籍,丰富他们对书法文化的学习与认识。同时,还将老教师们优秀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张贴在橱窗中进行展示,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书艺同步发展。
书法教育特色如果仅停留在写好字的层面上,只能算是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如何深化?如何放大其教育功能,打造特色品牌?经过探究与摸索,以赵建军校长为首的农大附小人清醒地认识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科研化之路,只有科研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也更有依托。于是,农大附小书法教研组应运而生,提升了教师的书写技能和科研能力。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热情高涨、素质突出的书法特色建设教师队伍,涌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如学校优秀的书法教师刘强。他教学专业水平领先,在市、区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中,多次夺得一等奖。他本人也对于教师书写培训极尽所能,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校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完成训练项目,每天早饭前第一件事是到黑板前认真写完作业,并接受教师的评价指导。正是有许多像刘强老师这样的教师,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才越来越兴盛,花开不败、芳香四溢。
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注意形式到强调内涵,从特色课程到学校特色,继而到特色学校,农大附小书法教育的成长是一场蝶变。多年来,农大附小人不停地研磨蘸写,虽然笔触仍需提高,但他们在习练中懂得了坚持,用行动诠释了持之以恒。如今,他们在“翰墨书院”中尽情地挥毫泼墨;在“书法乾坤”里徜徉书史,细观书法的演变;在“笔墨流芳”里赏读书法家的经典故事……可以说,书法特色教育的品牌形象为农大附小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为学校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使学校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
一笔一画写不尽寒来暑往,一俯一仰抒不尽丹心豪情。那精美的展室,那高雅的作品,那诗意的校园环境,那厚积薄发的教师团队,那生机盎然的学生群体,缀满着农大附小对书法教育的切切情义、殷殷期盼。今天的农大附小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墨香气息,诉说着隽永的中华书法文化的精粹,体现着特有的审美情趣和高洁向上的人生志向,铸就着学校教育品质,激励着全体农大附小人在教育发展的扉页上运笔挥毫,再次书写书法教育的新篇章!(杨 旭 贾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