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所有校园空间
冬青由于能够常年保持绿色,成为北方很多学校里的主要植被,尤其到了冬季,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冬青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围绕在一些建筑物或花园的周围,把校园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成为寒冷冬天唯一的绿色点缀。
初到育英学校的时候,冬青的布置也是这样的。学校主楼东边的花园由冬青环绕着,几乎没有进口,偌大的花园里,有山楂树、桃树等,还有小松鼠在树上爬上爬下的,而生活在这个校园里的学生,常常是隔着树围观望,很少能进去分享这里的一切。一圈一圈的冬青把偌大的校园分隔成一块又一块独立的区域,中学和小学之间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小学生不能过中学界,中学生也不许跨越小学界。甚至还有一条未成文的规定,每天上学,小学生只能走小学门,中学生走中学门,必须各行其道。原本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被人为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学校,一贯制的学校特色无从体现,学生生活的空间都被割裂开来,还谈何一贯制呢?
校园植被建设背后是学校的育人理念。当我们从方便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的时候,一围一档,不用担心学生进去,少了许多清扫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为了确保好管,再出台很多的制度,制定很多条条框框,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就是方便管理者的理念。
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时,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校园的一切都应该围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而设计。我一直很欣赏泰戈尔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但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我们怎么样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为此,我们决定“把冬青树全部拆除”,花园四周向学生无障碍开放。
于是我们看到,课间,学生三三两两地进来休息一会儿;经过的时候,可以从花园穿过;下午放学后,更有很多同学到这里嬉戏、下棋,甚至有的班级在这里举行音乐会。这里不仅仅是学生们的乐土,中午和下午也经常能看到老师们来这里散步、歇息、乘凉,于是,学生经常遇见老师,这里便成为了老师和学生除了课堂以外的又一个交往的场所。
我们移走冬青、打掉铁丝网,虽然管理者在保持环境、确保学生安全等方面要多些工作,但却把校园还给了学生,增加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唤醒了校园的生命力。
我们看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经常在这片世纪林中遇见,因为一只蚂蚁、几片树叶等发生交往、互相关爱,爱心在这样的环境和空间中得到传递和培养。小学和中学没有了明确的界限,学校的大门对每一位学生敞开,方便了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操场的树围拆除后,打篮球时担心的“霸篮”现象没有出现,校园中“以大欺小”的事情几乎也没有发生过。打通校园空间,建设开放融合的校园环境,为小、初、高学生的和谐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了这样的成长环境,依托学校十二年一体化的独特资源优势,我们开始探索“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通过课程建设和育人模式变革的研究探索,努力打破学制束缚,打破学校原有中学、小学管理相对独立的格局,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实现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中各门课程的规划与整合,实现小、初、高在课程、教学、师资、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整合、贯通与优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拆除冬青,开放世纪林,放开的不仅仅是封闭的校园,而是转变一种育人理念,学校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应该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这是育英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的一种理念、一种视野、一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