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大师朱光潜小时候迷恋读书出身书香人家
桐城历史悠久,人文勃兴,为安徽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历时1200余年,其间,代有英才。“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200余年,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安庆桐城名人,一代中国美学宗师朱光潜就像一座桥梁,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将从古希腊一直到近现代的一系列西方美学代表人物和著作,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中国,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使东西方美学得以融会交流,为中国美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其早年在家乡的生活和教育影响着他的一生。
小时候放牛读书闯下大祸
安庆师范学院朱洪教授说:朱光潜,1897年农历九月十九(1897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桐城阳和吴庄(今属安徽枞阳县)一个世代书香人家。朱光潜为长子,下有两个弟弟朱光澄、朱光泽和五个妹妹。祖父朱文涛是贡生,父亲朱黼卿是个乡村私塾先生。朱光潜从小爱读书。有一年春天,朱光潜在家门口放牛,自己坐在旁边念书,逐渐的,他就把放牛的事情忘记了。那头大水牯牛本来在田埂上吃草,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附近田里大口大口的嚼起来。几个时辰下来,一大片稻秧遭了殃。后来,朱光潜的父亲只好赔了人家的稻谷。事情发生后,朱光潜被父亲狠狠教训一顿。
早年乱读书,兴趣广泛
朱光潜从小聪明,谨小慎微。朱洪教授说:朱光潜家乡阳和乡岱鳌村在桐城东乡,穷乡僻壤,买书很难。距家二三十里地西南面,有一个牛王集(牛集镇),每年清明前后,附近几县农民都到此买卖牛马。因为人多,各种商人都来兜生意,省城安庆的书贾也来卖书籍文具。这年春天,一个族兄去牛王集买了一批书回来,慷慨地借给朱光潜看。父亲不许儿子读圣贤以外的书,族兄买的书,对于朱光潜来说是一个盛典。族兄买书,没有固定的爱好。他买什么,朱光潜就借来看什么,如试帖诗、《楹联丛话》、《麻衣相法》、《太上感应篇》等,只要族兄有的书,朱光潜都借来看。结果,朱光潜看了一些七杂八拉的东西。但乱读书也有好处,兴趣广泛。
受父鞭挞,他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
朱洪教授说:朱光潜自6岁到14岁,在父亲鞭挞之下,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一天,父亲在家屋附近,发现了一个古墓,掘出了两个瓦瓶。父亲和伯父断定,它们是汉朝的古物。两人把瓦瓶洗净,供在香炉前的条几上。由父亲起草,伯父润笔,用古文做了一篇记,并用红纸楷书恭写,贴在瓶子上面。朱光潜一直站在旁边看着,尤其喜欢读父亲写的“记”。伯父在润色时,提议说:来润也写一篇?父亲不屑一顾,说:“他还早呢!”
听父亲鄙夷的口气,朱光潜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同时也渴望有一天,自己的水平能够得上写古瓶记的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光潜在岱鳌山下,花了7年时间,背诵了《四书》、《五经》的大半,学会了写策论、时文。1910年秋,14岁的朱光潜来到离家十几里路的孔城中街,上了“洋学堂”——桐乡高等小学堂读书。
考入港大学习成人生转机
1912年,朱光潜入“洋学堂”(孔城高小)接受新式教育。一学期后考入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在国文教师潘季野的熏陶下,对中国旧诗养成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光潜在桐城大关区北峡小学当了半年小学教师。翌年,因家贫拿不起路费和学费去报考北京大学,只好就近考进了不收费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读了一年预科之后,考上官费生,去香港大学修读教育。朱光潜在香港大学一共学习了5年。对于这段经历,朱光潜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生平一个大转机。”长期接受中国封建旧式教育的朱光潜,在这里第一次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此,朱光潜萌发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西方学术文化的愿望。他回忆在港大的学习情景时说:“我花气力学了英国语言和文学,还学了教育学、生物学和心理学。这就奠定了我这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