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2014-11-10 10:51:51教育热点
原标题: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德育工作撷英 陈静校长 陈校长与四一班作文竞赛一等奖学生合影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
原标题: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德育工作撷英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陈静校长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陈校长与四一班作文竞赛一等奖学生合影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把学生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为校训,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为目标,在各类学科教学中浸润德育。开发了主题班会、仪式、节日、心理健康辅导、社团、国际理解教育、修学游、生活观察、研究课题等一系列崭新、脱俗、实用而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强大的精神堡垒。让每一个德润学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快乐地行走在追梦之路上。体现了学校“育人于无形之中、树人于点滴之间”以及不与流俗苟合的“求变”精神。从陈静校长的讲述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反应锐敏、独具匠心、高人一筹、勇往直前、敢于创新的校长的心路行迹与求索之路。

  陈校长与陶继新先生不是单纯的互动,而是相互传递信息与光芒。他们的话语让心灵晶莹剔透、先锋前卫、鞭策时代脚步。其间,陶继新先生信手拈来,采用古人的警句论证点拨,让“原理”与思考,灵动与跳跃撞击后,生发出启迪的能量,使读者的灵魂在深邃的境界中得以升华。

  课题研究 体验成长

  学校重视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做课题,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体验成长。研究方法培训是每一个德润学子的必修课,学校从指导学生选题入手,教会学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从课题的实施、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论文撰写,到开学第一天的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整个研究过程学校给予学生系统的培训,学生们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之后,自由组成研究团队,选择研究主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假期活动安全预案的制定。节假日,研究团队将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学生们做的课题研究,有的是学科教师提供的内容,如对古典名著、历史人物、雾霾天气等文史地知识的研究,也有来自对生活的思考,如《对城乡学生幸福度的对比研究》、《压岁钱怎么花》等社会类问题的研究,而《春节节前商场打折现象的研究》则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巧妙结合,颇有见地。

  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开始研究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学生会生活部学生研究的《学校餐厅浪费粮食的问题研究》,在一张张被扔掉的食物图片面前,观看的学生感到了惭愧。学生在课题研究时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全世界的贫困人口数字”和“每六秒钟就有一个孩子饿死”的残酷现实,使大家意识到了资源是社会的,是全世界的,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浪费,从而让每位聆听者受到了深深的教育,学校餐厅再也没有浪费馒头的现象了。

  课题研究的意义,来源于生活实际与当下问题。那么,学生能进行课题研究吗?回答是肯定的。大人往往小看了学生的水平,在一些时候,“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现象会让大人惊诧不已。况且,你们在这方面又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不是大而化之的课题研究,而是根植于生活的小问题研究,是学生感兴奋且可以解决的问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他们对事物与问题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甚至是人格不断升华的过程。比如《学校餐厅浪费粮食的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着实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可贵的是,不是教师让他们思考了这些问题,而是他们自己从中感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而自发研究的;不是老师让他们从此不要浪费,而是他们自己从心里想着不再浪费。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他们对世界贫困人民的关注,是一种悲悯情怀的形成。这些,比学习多少知识都不知要重要多少倍!看来,课题研究的意义,不只是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更要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行动起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诵读经典 润人无声

  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生活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立足身边的问题,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把在研究中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中的知识与书本知识相联系,明白知识来源即生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善学、乐学。

  我校的国学经典课程,也对学生起到了“润人无声”的作用。

  国学经典,源远流长。我校确立“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的校训,就是希望在润物无声、文化传输中慢慢浸润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经典诵读就是我校文化传播的根。我校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与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用文化育人、诵读塑人的思想来实现普及文化、传播文化甚至创造新文化的使命。

  为此,学校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购买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一书。学习陈琴老师倡导的“素读”,大量地背,不加任何讲解地背。同时学校对经典诵读做了进一步规划。1—9年级,学生每学期背诗不少于30篇,经典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小儿语》、《千字文》、《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列入了我们的诵读内容中。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最愿意去的地方,学校的的每一条走廊都是阅读长廊,摆满诚信书架,学生触手可及的是书,身临其境的是书。伏尔泰曾说过,人生下来是没法改变的,唯有读书可以把人改变。传统文化经典不但有智慧,而且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经典大多在于明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就显现出来。

  诵读经典对学生的成长作用甚大。我们经常说,名师出高徒。那么,大师就更出高徒了。可是,学生身边大师“几希矣”。是不是就不可以拜大师学习了呢?不是的,那些千年流传而经久不衰的中国古代经典,都是大师写的。读他们的书,不就等于听他们上课了吗?不就有名师了吗?读得多了,背诵得多了,不就从大师中取到真经了吗?纵观中国的国学大师,几乎没一个不是小时候就大量背诵经典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有“童子功”者。人的记忆有一个规律: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得越慢;年龄越大,记得越慢,忘得越快。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大人的很多倍。所以,《学记》这样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过了这个记忆的黄金时节,以后再背诵的话,再努力效果也不大了。你们明白这个道理,让学生“素读”背诵,恰恰是遵循了孩子记忆的规律。而陈琴老师,是在这方面很有研究的名师,她的《经典即人生》,则是一本真正学习经典的好书,“学而时习之”,自然会大有收获的。

  我们对经典诵读采取了有效的评价方式,那就是学生全员参与的“古诗过级“。背诵10首为一级,没有上线,评委从班级学生中产生,采用自我推荐的方式,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过的诗词文,就可以当选过级评委。每次10位评委,评委对指定的2—3人进行过级测试。过级学生又可担任评委的评委。在过级测试中,一次未过级的可以二次过级。在有序而严密的组织过级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积极准备,努力向更高级别迈进。

  古诗过级是学习经典的一种有效评价措施,因为学生为了过级,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更上一层楼”。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升级,可久而久之,就会对背诵研读产生兴趣,甚至由此形成背诵经典的习惯。当有了一定背诵量的积累之后,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说话的时候也会富有文采,这对学习语文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经典中内含的思想要义,也会无形中走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心灵更纯净,品质更优秀。

  为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我们还开展了经典诵读知识竞赛活动。低年级重口语表达测试,中高年级重书面表达测试。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厚,涌现出了一大批诵读优秀的学生。依托此项活动,我们在高年级还开展了语数英三科邀请赛,获得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期末免考资格。在最后复习阶段,这批学生自定课程表,每天穿梭在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地方,扩展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有价值的综合实践研究。

  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与古诗过级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大都喜欢参加竞赛,如果能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则会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自信心。自信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即使那些在竞赛中未必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竞赛中取得佳绩。这种良性的竞赛,会为经典诵读注入持续的活力。当然,学生也就在这种竞赛中有了不断的成长。

  学校在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中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在趣味体验中感受经典带给自己的变化。今年学校的“国学风采运动会”就是诵读课程与快乐运动相结合,将诵读、艺术、体育整合在一起,通过班级自制“国学运动海报”、全员趣味运动“经典大乱斗”和操场集体齐诵国学经典等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运动文化的魅力,在竞赛中体验经典诵读的乐趣。

  寓教于乐学经典太好了!在学习经典的时候,切记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采取各种各样适合于儿童诵读的形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在学中快乐。这不但会增强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还会提高诵读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由此喜欢上诵读经典,进而在诵读中获取丰盈的收益。(陶继新 陈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