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区域经济建设丰富应用型大学内涵
——东莞理工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思考
学校加强与工业一线的龙头企业合作,双方共建平台、共享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图为学校与西门子公司共建自动化学院。
学生3D科研团队,进驻政府部门主办的产业园区。
学校学生创业团队项目获“创青春”国赛金奖。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三大产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愈来愈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些高新技术在不断提高产业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明显地对科技人员应用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因为该区域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只是对劳动者基本技能的要求发展到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员应用能力全面提升的知识压力。因此,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在大众化背景下继续坚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更必须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直面产业应用型人才数量与质量的亟需,在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中重视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瞄准重要产业应用型人才知识体系建立的关键问题,真正提高这类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在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发挥独特作用,创造“出彩”机会。
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目睹东莞产业对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以及应用型人才的缺乏,坚定了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依托、适应和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
主动对接区域需求 变更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所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一所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发展的地方院校,东莞理工学院有十年的专科发展历程,在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就迅速开展全校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大讨论,邀请全国著名高校校长、专家和地方政府领导等一道,分析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学校为东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建设规划,确立了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定位,构建了系统完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高等学校也面临着培养人才模式必须与时俱进的改革。
面对崭新的发展形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换脑”,深入浙江、安徽、湖南和周边高等学校学习取经,摒弃全盘照搬“985”、“211”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寻找适合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学校开展了“服务东莞、创新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师生深入东莞骨干企业、主要镇街研究改革发展实际、发掘东莞转型升级对学校的实际人才知识体系的需求,通过组织开展院系发展研讨活动,要求各院系必须与政府部门、镇街、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对接“挂钩”,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并通过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担任组长单位、编制《创新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谋划省市共建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不断深化对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认识,更清晰地明确了学校的发展坐标,找准自身定位,更加坚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应用能力
“怎么样培养人?”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东莞理工学院领导认为,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必须面向地方三大产业的人才需求,在当前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应该坚持依托地方,扎根地方,集中全校资源力量,优化内部治理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校企、校校、国际合作对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这是东莞理工学院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后选定的道路。
学校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结合开展人文实验班、创业精英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以知识、素质提升为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面向产业、面向一线、面向职场且具有明显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电子信息产业占东莞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是东莞最大的支柱产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深莞惠一体化,区域内积聚了中兴、华为、TCL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区域电子产业群。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根据这种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了电子、通信专业,增设了电气、光电、自动化专业,以更加完备互补的专业群来适应产业群转型升级的需要和要求,重点培养拥有电子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区域内其他高等学校实现错位、差异化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的通信专业与中兴通讯共建了“东莞理工中兴通讯NC学院”,共同投入600多万元建设通信实验平台,面向通信服务领域,开设“移动通讯”、“光通讯”和“网规网优”三个专业方向,双方共组“双结构型”的师资团队参与教学,中兴每年为学生讲授近200学时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并负责所有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借助中兴通讯的人力资源池,逐步构建学生进行终身继续教育的通道;通过共建,学校的通信专业2013年获批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的自动化专业与国际龙头企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1200多万,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实验室,涵盖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自动化升级所需的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方向。这种合作共建专业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使得学校的自动化专业能够针对东莞八大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各种典型自动化对象,进一步总结提炼各种典型应用案例、系统设计解决方案、常见故障诊断及维护技巧等,构建工程案例库,编写出版教材和实验讲义,用于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与培养。通过西门子和学校师生直接服务和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提升了教师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探索出自动化职业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模式。
与上述做法相类似,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实现了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的对接合作,构建了人才协同培养的机制。主要做法是,学校与行业企业共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选择应用型教材,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建校内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专业实验室或校外实践基地,聘请兼职教师为学生们讲授产业高新技术与装备的实用课程,安排这些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学校为骨干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技术工人,实现合作共赢;与合作企业一起重视课程体系的适应性改造,强化理论应用,减少理论推导,突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部分专业实践占总学分超过30%,卓越班甚至接近40%;推广实施三学期制,所有专业每年暑期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再培训周期,培养专业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毕业生在东莞市备受业界的欢迎。学校本科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达99%,近80%毕业生留莞就业发展,不少已经成为企业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中层干部或骨干力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有力提升。
丰富学科内涵体系 借力科研促进教学
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没有学科建设依托,专业建设就谈不上高水平。学科建设不只是简单的原理堆积,更需要具有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内涵。东莞理工学院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也必须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法》开展学科建设,特别是侧重做好应用研究,面向产业、面向一线、面向职场的应用研究,关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学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校企、校地、校校、校所共建专业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急需的横向项目、科研课题的研究,着力解决产业一线的科学技术难题,不断丰富学科建设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以学科建设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应用技术研发促进人才培养、以应用科技研究服务区域转型升级。
学校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终对接东莞市模具专业镇——横沥镇,作为主要参与方协同该镇共建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师生共同开发桌面式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了一系列专利,并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广东省特等奖;该专业还与德国斯宾纳公司共建中德精密制造中心,东莞市专项投入1500万元购买先进设备,派出师资力量赴德国培训,引进德国先进教材和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该学科的内涵体系,还切实提高了师资队伍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学校的计算机应用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计算机学科较强的学科建设背景,包括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等,与微软、IBM、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实现共建,联合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带上讲台、举办讲座,促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东莞理工学院院长 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