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特岗教师:农村教育精神重建的催化剂

2015-07-31 10:33:00教育热点
我国有近七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提起农村教育,很多人有“泣血般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物质的贫困。同样惊人的、超出想象的,还有精神的贫困,更直接的是农村教育精神的贫困。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在亲历农村真实的工作环境后,常常对农村生出了隔膜,甚至厌恶,想尽一切办法“到城里去”。可以这么

我国有近七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提起农村教育,很多人有“泣血般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物质的贫困。同样惊人的、超出想象的,还有精神的贫困,更直接的是农村教育精神的贫困。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在亲历农村真实的工作环境后,常常对农村生出了隔膜,甚至厌恶,想尽一切办法“到城里去”。可以这么说,一些当代农村青年教师和五六十年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些年轻人比起来,还缺少一些担当;和五四时期的青年相比,缺少了一些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的思维冲击着农村教育的根基,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农民常常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而特岗教师,这一个“新群体”史无前例地涌入农村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来,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刚刚大学毕业,在他们眼中,衡量自己价值的东西不是能不能赚到钱,而是适合与不适合,“适合自己”已经内化为特岗教师扎根农村行动的最大理由和动力。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薛艳秋说“我想,越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人去。到乡村任教,这应该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起跑。”怒族小伙桑磊说:“我深深地相信,在这高高的大山里,只要你我去播撒知识和爱的阳光,他们就一定能快乐生活,茁壮成长!”......

从国家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已经有50多万特岗教师走上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人民网教育频道近日连续分享五位青年教师特岗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动人故事,他们热爱乡村教育、乐教善教、阳光向上,因为他们,乡村孩子、乡村学校乃至所在农村因都发生着重大改变。现在,我们可以回归到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为什么,特岗教师是农村教育精神重建的催化剂?

第一,他们大部分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骨子里不愿放弃他们原有的精神家园。是问,他们不坚持还有谁能更愿意坚持?他们都是田间的一颗稻草,无声无息,默默无闻,他们虽然在异乡工作,但他爱他所驻留的乡土文化,更爱他的父老乡亲,爱农民的孩子——这是他们精神高贵的地方。我们知道,他们可能属于教育系统中的弱势群体,但“弱者守弱而不自轻自贱”,他始终维护着一个农村特岗教师的尊严。最美乡村教师刘习聪说:“哪怕坐六七个小时的拖拉机,我也要在大山深处充当建设者,见证它的发展!”农村教育不能只限于教会学生“如何生存”,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走出农村”或帮助他在农村生活得更好,这才是农村教育的根本。

第二,他们给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思路与实践。很多人提到农村就不可避免地把乡村和农民作为救济和改造的对象,提起农村教育就“高高在上”地瞎指挥,把农民想象成一个落后的群体,这样的想法是对农民利益新的损害。而特岗教师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到农村最终目的是学习、寻求、汲取那里丰厚、博大的农业文明,他们在农村发挥知识、文化上的优势,帮助农民认识与培养自己的乡土文化,吸收外来城市文化和异乡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当地的地域文化。陕西富平的特岗三姐妹用自己所学硬把考8分的农村娃带成全乡第一;农村孩子没有见过飞机,她们就带学生去见飞机场。依我之见,她们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她们最有可能最有希望成为农村教育改革人。

第三,他们用静默的方式呼吁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如今,人们习惯于依凭各种标签或标记,如身份、职务、荣誉、地位和财富来获取外界对他的认可,来展示自己的强大;习惯于制造各种喧哗和骚动,通过夸张的舞姿与嘶吼,以博取关注。而特岗教师时常过着静默的生活,他们首先表现新时代青年人的态度和耐心,静静地陪伴着农村孩子,他们静静地尝试着用独有的方式唤起社会为教育做些什么。有一位甘肃特岗教师,他时常一个人在深夜拨动着手机键盘为农村孩子募捐,如此做法、提问、思考的人越多,我们的教育就越有希望,我们的教师就越幸福,我们的社会就越美好。

不得不说,特岗教师是农村教育精神重建的催化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