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收入低不足以解释“弃教从警”
会宁教师集体报考警察算不算一个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但由于这件事引发了社会关心教师和教育,无论如何总是好事。
■顾骏
近日有媒体报道,2014年11月甘肃会宁招录警察,吸引了大批基层教师报考,最后招录了189名警察,其中竟有171名来自教师行业。如此大规模的“弃教从警”,让关心教育的人忧从中来。
会宁是一个贫困县,人口58万,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考上重点大学,故有“状元县”的美名,“老师苦教、学生苦读、家庭苦供”是会宁教育的“三大法宝”,被誉为“会宁精神”。“会宁学子满天下”,年轻人也为当上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但就在这个县,一次警察招考就录走171位教师,岂不是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弃教从警”首先被归于教师待遇不如警察。这或许有可能,但肯定没有将教师每年寒暑假将近3个月的特殊待遇算进去,否则把全年12个月的收入分摊在九个月上,说不定比警察还高。
有教师表示,之所以报考警察因为从小有理想,“长大当警察”。如此浪漫的“警察梦”或许源于小时候“黑猫警长”看多了,也想抓一串老鼠威风威风。但一来171位教师不会有整齐划一的共同理想;二来至少说明,这171位不把教书当理想的教师怎么就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教师,其中一定另有原因。
有教师说的听起来更接近于实话,“当教师整天围着娃娃转,不如警察‘威武’”。只是不知道哪天同犯罪分子真刀真枪干上了,会不会觉得还是同娃娃们在一起安全?
其实所有这些说法统统只是所谓理由。在中国广大地区,不仅仅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是在发达地区,从教师队伍中选拔公务员也从来都是惯例。到县乡基层政府部门去统计一下,原为教师的公务员所占比例说不定就同189个录取警察中有171位教师一样高。今日公众的惊讶不是会宁发生了大动静,而是以前发生的同样事情没有见诸报道,特别是没有把录取数量和比例完整报道出来,大家不知道,所以也没反应而已。
公务员重要,这没有问题,素质高一些对开展公共服务确有好处。但习惯于从教师中抽调的做法至少反映出,在主政者看来,公务员的素质要求比教师高。我们无法比较公务员与教师的素质要求,因为岗位与岗位之间不一定具有可比性。但从公务员队伍之庞大和优秀教师之紧缺来看,“以不足补有余”,显然不是合理的做法。
脚长在教师身上,人各有志,要走,谁也奈何不了他。所以,真要挽留教师,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提高教师待遇。不能说起来教师工作如何如何重要,给的工资却比别人差了老多。一个真正关心教育的地方,应该让教师过上体面生活,不至于像警察这样危险工种的招录,都会导致教师队伍的“哗变”。
第二,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人又是“万物之灵”,教师本应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最需要创造力的职业,怎么会“枯燥乏味”?不能不说这同现行的教育有关:当教学变成了学生一味做习题,教师只需改卷子的流水线,要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找到乐趣,确实难度颇高。所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已成为稳定教师队伍的内在需要,对如此重大的转变不可不察。
第三,当这两条得到实现之后,就不得不面对教师自身价值观的问题。人要生活,待遇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完全围着待遇转。人在选择职业时,未必都是哪里有钱就去哪里,总还有个个人是否投缘的选择。尤其是像教师这种承担着对下一代乃至对民族重大责任的行业,没有职业荣誉感,而是简单视之为“稻粱谋”,绝对是不够的。因为有责任心,所以不计个人得失,倾情关心学生。否则,同样待遇之下,关心学生越多,性价比越低,这笔账怎么算得过来?
会宁教师集体报考警察算不算一个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但由于这件事引发了社会关心教师和教育,无论如何总是好事。只是好事不能只有开头,还必须有个良好的结局。从财政决定的待遇到体制决定的教学,再到个人价值观决定的职业取向,这些事情都能处理好了,那以后无论有没有教师,有多少教师“弃教从警”都不会再成为社会热点。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上一篇
王易:深受学生喜欢的师者
原标题:王易:深受学生喜欢的师者 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她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多项。 2000年博士毕业,王易留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下一篇
录取线“冲突”只因高校招生还不够自主
原标题:录取线“冲突”只因高校招生还不够自主 ■熊丙奇 近日媒体报道了江西省广丰县考生王希未被清华大学录取一事。王希以裸分645分成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加上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40分加分,总成绩685分,这也恰好是清华大学公布的在江西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但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清华大学在江西理科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