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窥探中国“秘密”若盲人摸象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刘斐 刘欢)任何事被冠之以“秘密”后,总能激起人的窥探欲。然而,“窥探”却往往如盲人摸象,要么看偏,要么看缺。
继《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之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再次聚焦中国,推出一部题为《中国的秘密》的三集纪录片。
该片试图以轻松随性的方式去揭露一些所谓“中国的秘密”,但其主题先行、以偏概全的纪录手法,印证了西方媒体在观察中国时惯常带着自我想象和深刻偏见,实在有悖这个国际知名老牌传播机构“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
片子的命名就令人浮想联翩,总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意思。
从问题少年训练营、网络游戏、公立高中,到相亲大会、婚纱影楼、整容机构,直至农村、超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这部以“秘密”为噱头的片子试图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生态的多个层面,揭示一个英国记者眼中的“不为人知的真实”中国。
但事实是这样吗?
第一集《适者生存》中,主持人开场就提出了想探讨的问题,即“中国是否真的能让年轻的一代人幸福地生活在体制中”。在这样一个极具倾向性的主题引导下,后面还有系列如“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听话”“不上大学真的会局限就业前景么”“网游如此风靡是否因年轻人急于逃避现实生活”等引导性提问。
第二集《绝望的爱》里,主持人一句“在这里,婚姻是某种义务”的开场,就已经为全片奠定了主基调,即中国人必须在适当的年龄尽结婚的义务、必须寻找能符合家族与社会期望的伴侣、必须以大众的标准进行结婚各项流程与仪式。
第三集《如何致富》中,除了中国农村乡下的贫困、外出打工族的艰辛,就是富有人群的奢侈、中产阶层的购买力,至于“如何致富”始终毫无头绪,倒是主持人一直念兹在兹“中国最近经济发展减缓”,还刻意将“储蓄习惯”同“拖慢经济增长”挂钩。
由此可见,整部片子的所有开场关键提问都是一个有已知负面答案的“设问句”。全片的探索只是在给这个答案书写解题步骤,并最终将问题症结指向中国的体制——这就是BBC想告诉大家的“中国秘密”。
如果这只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个人游记”,观众不会对其真实公正提出过高要求。但以BBC的名义推出纪录片,它的粗糙片面、主题先行让很多中国网民表示难以接受。
比如网瘾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普遍,婚姻观念也因传统地域民族之分各有特色。这些本来是“共性”或“多元”的话题,统统被冠以“中国特色”,成为“不可告人的秘密”,并通过刻意引导让观众不自觉中认为是中国的体制造成了这些问题。
事实上,网瘾少年全世界都有,这算不上秘密,但目前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创业的青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掀起热潮,中国的科技发明与专利数量位居近年来全球前列,这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潜力,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以保持7%左右增速的“秘密”之一。
遗憾的是,BBC选择性过滤了这个“秘密”。
从主持人与受访对象的互动情况看,摄制组在中国受到了欢迎,甚至被给予了许多采访便利。BBC无意暴露的这个“秘密”,与许多西方国家所宣称的“中国不自由”大相径庭。
更为微妙的是,三部片子中,主持人都会时不时引导性地对受访者提出如何看待政府及执政党的问题,但中国民众的回答让提问者“略感意外”,他们普遍表达了政府的认同,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
诚如众多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中国网友所言:“如果你的角度根本就是错的,那怎么可能呈现出正确的东西?”
抹黑、负面,可能会吸引一些眼球,却会引来更多吐槽。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才是新闻媒体获得公信的利器。在如此开放的全球化时代,一味“黑中国”,只会自砸招牌。
诚劝BBC以后派记者到中国,要带着新闻人的“眼睛”,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不同视角之下的中国必然不同,“秘密”也将不同。
- 上一篇
蒙古国首个“汉语角”助力“汉语热”
原标题:蒙古国首个“汉语角”助力“汉语热” 新华网乌兰巴托9月10日电(记者郑闯)蒙古国首个“汉语角”启动仪式10日在蒙古国科技大学举行,旨在为蒙古国日益增多的汉语学习者创造便利的学习环境。 “汉语角”项目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创办的国际赠书项目,由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推动设立及运营,主要向国外的大学图书
- 下一篇
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剖宫产及喂养不当可增加过敏风险
原标题: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剖宫产及喂养不当可增加过敏风险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胡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日在京发布“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研究成果。调查显示,受访的婴幼儿有40.9%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家族史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剖宫产和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均会增加婴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