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谈松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并将继续引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人们生活的网络社会环境,将改变教育的社会环境,改变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外部环境。培养适应网络社会生活的新人,是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引起教与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网上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学习、项目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方式正在加速知识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内化方式的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质。再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扩大,会打破学校对教育的垄断。网上教育、混合学习等各种各样的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新技术所带来的交流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渗透,将改变重大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对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议题,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支撑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其引领性作用,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出版的《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将教育信息化划分为形成、应用、融合、革新四个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上处于应用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过渡期。全面进入融合阶段,关键是要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各方面的改革,促使以人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型教学、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形成。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意味着,不是把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要把教育技术融入整个教学设计中,着力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教育技术融为一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技术保障和驱动力量。二是完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正在推动“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在体系运行中居于突出位置。立足中国国情,发挥后发优势,集中政府的、市场的、专业的多方面力量,组织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让尽可能多的人群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是必然选择。三是完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支撑教育管理改革,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
- 上一篇
找找“分数主义”的病根
原标题:找找“分数主义”的病根 “锦标评价”主要是基于管理的,主要是“指挥棒”,而不是“服务器”;“工作评价”主要是基于教学的,常常是“底线”意义上的合格测量,因此,它主要是“服务器”,而不是“指挥棒”。有鉴于此,基础教育领域的各类评价,尤其是学生评价,应当服务师生教学,以底线的合格性评价为主。 ■袁艳琼 熊威 葛金
- 下一篇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问题导向”
原标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问题导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问题方式呈现,有助于实现其主导作用,便于对象接受。 ■王立仁 高畅 今年3月,刘云山同志在同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问题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导向”,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问题阐释,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