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中校长现代学校治理的担当
■桂景星
在文化视域中,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首先要有学校内部六个基本出发点作支撑:当代学校治理,应以公平正义、有教无类为圆心;当代学校特色,需以多元学习、因材施教为半径;当代学校经营,要以学生幸福、家长有感为圆周;当代学校视域,兼以学生中心、民族利益为权变;当代学校课改,得以户外教育、课程美学为理路;当代学校传袭,期以行动研究、永续发展为同心圆。
在学校外部,政府“管理”教育,当以创新方式简政放权,从而还给学校单纯安静的办学空间。此外,还需要社会来对教育进行“评鉴”,从而检验教育成果,评价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务必通过第三方来进行评鉴,以保障公信力。但无论如何,现代学校治理所持守的管办评分离原则,其核心在于学校“办学”——不但要依法办学、明晰权责,更要以特色和活力赢得肯定与尊重。因此,学校要提升办学效益,校长领导治理能力良莠将是办学成败关键。
作为一名当代校长,该如何面对世界潮流的同时拥抱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寻求一个真正适合我们的当代教育思潮,并据以坚守教育改革政策制订的路线,正是今天我们责无旁贷进行实践探索的价值所在。
身处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我们,思维与想象的视域框架更具选择性。这种思维是一种“智能的模糊与弹性”,它使得我们可以审时度势、通权达变。身处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我们,更具备了现代与后现代的视域,从而更好地回眸古代文明的历史画卷。
通过跨域检视,我们应当透视教育的本质,它贯穿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条脉络之中。所以,通过“以小窥大”,将小学特色课程作为大学课改的初始来理解,来坚定小学校长自身办学治理的正当性;通过“与古为新”,将回眸华夏文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作为高教革新的可行契机,在小学人文活动课程领导方面,追求更具拓展性和想象力的办学特色。
(作者系台湾中小学校长协会理事,本文根据作者在2015首届卓越校长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 上一篇
“改薄”不可只争朝夕
原标题:“改薄”不可只争朝夕 ■符礼科 近几年,一些地区为了推进区域性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城乡间的交流,尤其关注薄弱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就是由城区学校的副校长到薄弱农村学校主持工作,以带动农村学校跟上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脚步,时间为一年或两年。笔者向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了解到,这种做法有一定的作用,但远远未达到预期
- 下一篇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得营养安全
原标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得营养安全 23日,全国学生营养办召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视频调度会议。会议指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三年多成效显著。一是基本消除了农村学生“饿肚皮”现象。国家试点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部分省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全国受益学生达到3209万人。二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