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从猪鬃看生物资源多样性

2015-09-25 09:03:00教育热点
原标题:从猪鬃看生物资源多样性 ■本报记者 高毅哲 小小的猪鬃,也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二战中,中国在战场上牵制、打击了日本绝大部分日军主力,中国为盟国提供的猪鬃,也有力保障了盟军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人工合成材料水平突飞猛进的今天,小小的猪鬃,依然捍卫着生物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人类没有理由为科技的进步沾沾
原标题:从猪鬃看生物资源多样性

  ■本报记者 高毅哲

  小小的猪鬃,也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二战中,中国在战场上牵制、打击了日本绝大部分日军主力,中国为盟国提供的猪鬃,也有力保障了盟军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人工合成材料水平突飞猛进的今天,小小的猪鬃,依然捍卫着生物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人类没有理由为科技的进步沾沾自喜,而更应该珍惜数千万年演化出的自然资源。

  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猪鬃主要指猪脊背部长而硬的鬃毛,具有根条均匀、韧性好、弹性强、耐湿热、耐磨擦等特点,并有天然叉梢,吸附性能良好。用它制成的刷子不易弯曲、卷绕、折断,油漆时挥刷自如,而且能耐高温,用途极其广泛。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制作牙刷、衣刷、须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长鬃,一般都用以制作工业用刷。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是用来做成清洗枪膛或炮膛的清膛刷,从油漆兵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到清刷机枪的枪管、大炮的炮筒,更是一样也离不开猪鬃。否则,光秃秃的武器将很快锈蚀,保养困难,关键时刻影响战斗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二战前,中国供应的猪鬃占到全球75%以上。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切断了中国的海陆交通,猪鬃运不出去,而战争的扩大又使各国军队需求猛增。中国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被美国列入战略物资A类,地位等同军火。苏联电影《侦查员的功勋》里,就有德国人在乌克兰收猪鬃的场景,一个德国军官还大喊大叫:“我们所有的财产都变成了猪鬃”,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鬃荒”。美国政府甚至一度提出把中国出口的猪鬃全部运给美国,结果遭到苏联、英国的反对,最后三国还特意成立一个分配机构,以满足各方需求。海陆路交通完全断绝后,美国不惜让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在驼峰航线上运送猪鬃。大名鼎鼎的陈纳德的飞虎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空运猪鬃。

  二战期间,中国接受了苏美英等国不同形式的援助,当时中国外汇紧缺,一个重要的偿还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传统出口物资如钨、锑、桐油、猪鬃等作价偿还。1938年至1945年间,国民政府共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不起眼的猪鬃,在中国对美、苏、英的购货偿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法取代的天然资源

  话说回来,为什么那时中国的猪鬃那么重要?其他国家就不产猪鬃吗?

  从历史习惯上看,养猪是中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全国大部分人口肉食均以猪肉为主,使得养猪范围极其广泛,这首先确保了猪鬃的产量。而猪鬃的质量受自然环境、气候和品种的影响很大,土种猪的鬃粗长而坚韧,优于改良猪的鬃;气候温和地带的猪鬃则更加坚韧耐磨,明显而优于炎热地带的产品。中国很多地区处于亚热带、温带,所产猪鬃质地偏软而富有弹性,而且不沾油,非常适合做成清膛刷,是一般的塑料刷或别的动物毛做成的刷子无法相比的。这两项决定了中国猪鬃在产量和质量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或许有人会问,现在化工产业那么发达,就没有人工替代品出现吗?其实,早在二战期间,对猪鬃贸易分外眼红的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就以尼龙为材料研发出了人工鬃,试图取代天然猪鬃,但天然猪鬃的特性是人工合成纤维无法完全取代的。时至今日,在个人用的化妆刷等领域里,人工合成纤维掺杂天然猪鬃的产品由于成本低廉,还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在工业生产领域,天然猪鬃产品依然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20世纪是人类化工产业突飞猛进的时期,出现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这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材料文明的发展史。但是我们要看到,人类在合成材料的征途上只不过刚开了个头,或许合成材料有完全取代天然材料的一天,但绝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珍惜自然给人类的馈赠。

  保护畜禽遗传资源

  人类的天然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各种动植物那里取得的,这里,动植物的生物资源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

  还是拿猪鬃来说。中国猪鬃质量好,是因为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多的地方品种猪。据“十一五”期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数据,我国猪品种有125个,其中地方品种有88个,这就决定了猪鬃的“选材范围”广阔,总有一些品种的猪鬃符合要求。

  但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是,人们单纯从经济利益出发,引进外来生物品种,对本地生物品种的生存造成挤压,甚至还会造成灭绝。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养猪业以引进美国、丹麦、英国猪种为甚。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外种猪生长期短、瘦肉率高,迅速占领了养猪市场。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31个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有横泾猪等8个地方猪种未发现,深县猪、项城猪等4个品种已灭绝。

  不仅猪品种如此,我国的很多畜禽遗传资源都面临同样的冲击。中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有畜禽品种、类群576个,其中有百余个品种数量正急剧下降。在很多农业院校里,如何有效保护利用畜禽遗传资源,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优秀物种资源的下降甚至消失,不仅将给人类的食物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更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害。

  我们不应忽视这种损害。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伟力和宇宙奥妙的最杰出作品之一。人类囿于现有知识水平,尚无法全面认知生物资源蕴含的所有密码,但这不是我们可以挥霍浪费生物资源的借口。不管是那些优雅高贵的保护动物,还是随处可见的家养畜禽,不论它们体型是巨大还是玲珑,人类都需要为留住它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从你眼前翩然飞过的一只蝴蝶,或许就携带着宇宙最深刻的秘密,它只是在等待你的发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