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家长维权过度暴露学校中间人缺位

2015-09-28 09:10:00教育热点
原标题:家长维权过度暴露学校中间人缺位 面对家长“维权过度”的现实,学校应挺身而出,在严格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引导家长从锱铢必较的“维权”转向脚踏实地的“促教”之路。 ■邱磊 新学期开学以来,南京已接连发生多起家长投诉教师的事件。从年段分布看,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均纷纷“中招”,有些学校的投诉量甚至成倍增加
原标题:家长维权过度暴露学校中间人缺位

  面对家长“维权过度”的现实,学校应挺身而出,在严格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引导家长从锱铢必较的“维权”转向脚踏实地的“促教”之路。

  ■邱磊

  新学期开学以来,南京已接连发生多起家长投诉教师的事件。从年段分布看,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均纷纷“中招”,有些学校的投诉量甚至成倍增加。从内容上分析,投诉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方式、教师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等方面,但校方若真正核实,却往往发现,是家长们在微信或QQ群中以讹传讹所致。(《南京日报》9月25日)

  按常理来说,家长懂得为孩子维权,是教育进步的表现。这不仅顺应了依法治教的浩浩大势,同时能反制于学校,使教育教学精益求精,而不致于疏忽懈怠。可以说,家长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如果与学校配合得当,能起到孟子说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互补之效。如果两相对立,反作用力亦很大。在此过程中,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应起主导作用。比如,一方面对学生家长循循引导,做到“善假于物”,使其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匡正其谬,做好家校间的沟通,让家长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

  南京的学生家长对教师“炒鱿鱼”事件,恰恰超出了正常的维权边界,属于对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干预与扰乱,从中透射出学校在家校沟通方面的某些不足,严重点儿说是中间人缺位的典型表现。家长频频要求换教师,从其风格到经验,从课堂到宿舍,从管理到制度,稍有不慎就成了“下课”的对象。在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前,教师的情绪和教学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更遑论家长的一些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属于被法国社会学者勒庞表述的“群体之恶”所裹挟和扭曲的结果。比如,一名家长因不满某教师,在微信群中煽动召集了一些家长“讨要说法”,结果却在学校考核教师的数据面前做鸟兽散。

  不难想象,当家长动辄对教师以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维权”时,教师本身的权利就已经受到了伤害,事情的性质正悄悄从“维权”转向“夺权”,乃至“抢权”。如此维权过度的必然结果,是教师无心钻研教育教学,无法有效地驾驭、引领、完善自己的日常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委曲求全地以讨好和迎合家长为目标,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因此,在面对“维权过度”的现实遭遇中,学校应挺身而出,充分发挥管理智慧,在严格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的同时,引导家长从锱铢必较的“维权”转向脚踏实地的“促教”之路。家长的所谓“维权”,无非是对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歧义和误解。学校迫切要做的,就是加强彼此沟通,增进彼此互信,利用多种途径告知并宣传办学理念。举例来说,当调整班级师资力量时,可以提前告知家长关于新老师的资历、成绩、荣誉等,使之更了解教师,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心理学的“首应效应”可知,一旦家长建立了对教师的好感或信任,彼此就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了,动辄“罢师”的情况也就大大减少。

  除此之外,学校还该引导和利用家长资源,助力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家长作为社会各种职业身份的化身,其本身是具有教育学意义的。一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不仅能在“维权过度”的“危机”中看到“危”,更能发现其中潜滋暗长的“机”,最终打通家校之间融通、体谅、助益的新渠道。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