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最好时光是睡觉时”戳中减负痛点

2015-10-08 09:05:00教育热点
原标题:“最好时光是睡觉时”戳中减负痛点 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不仅仅来自学校,同样来自家长,这也就不难理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旦推出各种“减负”举措,常常会招致家长反对。 ■汪明 “你觉得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这是今年十一期间央视街头采访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回答耐人寻味:“最好的时光是学习
原标题:“最好时光是睡觉时”戳中减负痛点

  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不仅仅来自学校,同样来自家长,这也就不难理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旦推出各种“减负”举措,常常会招致家长反对。

  ■汪明

  “你觉得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这是今年十一期间央视街头采访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回答耐人寻味:“最好的时光是学习之余能睡会觉的时候”。这一被人们称之为爆笑吐糟的背后,反映出的却是一个真问题,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减负”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除了人们的主观感受,还有上课、作业、补课、睡眠等一系列客观衡量指标。以睡眠时间为例,《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规定,应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据今年某地的一项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显示:只有17.2%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19.1%的初中生达到9小时以上,17.9%的高中生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在面对电视镜头时的一番陈述,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造成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校层面的原因不可否认。一直以来,作业量过大、重复训练过多、考试统测过频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不仅仅来自学校,同样来自家长,这也就不难理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旦推出各种“减负”举措,常常会招致家长的反对。结果是学生在学校的负担减下来了,在家庭的负担反而增加了。

  虽然“减负”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所能完全解决的,但学校仍可以有所作为。从近两年的情况看,随着“减负令”的出台,“减负”效果开始逐步显现。例如,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明显缩短;类似电视镜头前孩子吐糟的“错一个音节词,罚写20遍;拼错了,罚写50遍”的惩罚性作业、机械训练的内容有所减少;各类考试、统测也得到了明显控制。然而,推进学校层面“减负”,仅靠“减负令”显然远远不够,需要用制度做保障。将“学业负担状况”作为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部推出的“绿色评价”的一个突出亮点,而实施好“绿色评价”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从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看,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与“减负”密切相关。小升初招生不得进行考试和各种变相考试,使得单纯服务于升学的课外辅导班、补习班有所降温。即便是民办学校招生也从最初的笔试转向面谈,而且在面谈中不接受各类获奖证书,使得单纯服务于升学的兴趣班、特长班也不再那么受宠。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持续推进,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有所减轻。

  从中考改革思路看,“减负”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近年来,各地中考改革呈现出降低考试难度的趋势。以北京市为例,从2015年起,将中考各学科0.2难度系数的试题全部取消,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中考将不再设置只为高中选拔“尖子生”的难题、怪题和偏题。而以往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在难题、怪题和偏题上进行机械训练、反复练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说,降低考试难度这一改革思路,势必会为“减负”助力。

  从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看,“减负”问题同样受到关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除了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的科目外,其他学科成绩合格即可。同时,鼓励试点省市为学生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提供机会,以减轻学生一次考试的心理焦虑。当然,对于新一轮高考改革究竟是“增负”还是“减负”,人们还有一些不同认识和看法,具体效果也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从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本意看,为学生“减负”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改革目标。

  (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