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背后是渴望亲近
青春热线编辑:
您好!我是一个女生,自从我上了初中之后,我觉得自己跟父母的关系很差。我和我父亲的脾气都不怎么好,都是不擅于表达情感的那种性格,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傲娇”。我母亲每周回家一次,其余时间,我就跟我父亲和我幺爸他们一家一起。
我在家里就是板着一张脸,并不是抑郁,就是不怎么想笑,因为我觉得没什么好笑的。我觉得板着脸能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我父亲总是说我抑郁,说我年纪这么小,脾气却很古怪,要改。而我总是反对,因为我觉得面部表情是我的自由,而且这有利于我。
我父亲有时会在客厅里光着膀子,我觉得作为女儿,我都这么大了,他这样很不好。每次见到这种场面我都很气愤。我对家中其他人的某些言行也不怎么看得惯,但是又不好说出来,我想他们改,但是做不到,只能憋在心里。我认为自己待在一个庸俗的家里,看不惯父母的一切行为。请问,我该怎么办?
成长中的孩子:
你好!
认真读完你的来信,体会到你在家里感到很不开心,也对家人的言行感到不满。处在这样的心境中一定挺不好受的,你没有跟家人发生正面的冲突,而是选择写信求助,并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使局面得到改善,从这一点说,你真的很不容易。
你所处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自我意识发展并增强的阶段。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会更加在意自己,一方面迫切希望自己变得成熟和独立,另一方面又更加敏感地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你会在上初中后开始觉察到自己跟父母的关系让你不满意的原因。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大约是3~6岁,我们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俄狄浦斯期”的阶段,通俗地说就是男孩处理恋母情结和女孩处理恋父情结的阶段。这个阶段女孩会强烈地希望占有爸爸而排斥妈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宽容和理解,并且父母之间感情很好,女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并且认同妈妈的性别角色,完成心理发展任务,也可以学会如何恰当地与异性(包括异性长辈)相处。男孩亦然。
你的经历很特殊,跟妈妈的接触时间非常有限,大多数时间要跟爸爸以及幺爸一家人相处,虽然我不知道你小时候的生活是不是相同的状况,但目前这种状况这对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艰难又尴尬的境地。当你进入初中,青春期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对于跟异性的相处开始变得敏感,如果之前俄狄浦斯期没有学会恰当地与异性相处,那这个时候对爸爸——这个跟我们接触最多、最亲近的异性,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当我们不知如何应对这个焦虑时,愤怒便成为最安全的情绪。在你“家里”,不仅只有你和爸爸,还有相当于“外人”的幺爸等,这样的“家”不能带给你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还有很多的不方便,所以,我很能理解你的烦恼和委屈,也理解你由此而产生的愤怒。
在我们的文化中,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传统伦理都要求我们不应该对亲人表达自己的愤怒,在愤怒需要压制的时候,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往往会采用一些方法来实现心理平衡,比如说你板着的脸。虽然你用合理化的方式给出了似乎很充分的解释——我为了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而板着脸,但我认为,这也许是你压制自己愤怒的一种方式吧。因为愤怒不能表达,所以我们没有机会看到愤怒背后更真实的想法:渴望与父母亲近,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我也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细节,你在来信中对爸爸妈妈的称呼都用了“父亲母亲”这样的表达。“父亲母亲”可以看作一种尊称,合乎礼数但略显生疏,而“爸爸妈妈”则是一种昵称,更符合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的语气。如果采用亲昵的语气,就会表达出自己对爸妈关爱的需要和渴望,也无疑是暴露出自己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一旦得不到就会感到伤心难过。所以,你采用“父亲母亲”的称呼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隔离,也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方式。
写到这里,你一定已经可以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了吧。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在跟爸爸单独相处时将你看到他光膀子很不舒服的感受坦然地告诉他,不是指责,而是让爸爸知道你为此会感到有点害羞。这样可以帮助爸爸更好地理解你,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不再是小女孩,也会更重视你的感受和意见。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完成,你的心境也会有很大的改变,苦恼也就不再会困扰你了。
小月儿
- 上一篇
你的家里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原标题:你的家里到底藏了多少秘密电影《天伦之旅》里,男主角弗兰克是一位年老的父亲。妻子过世8个月后的一个周末,他期盼已久的4个成年儿女本来说要回家团聚,却临时有变,没有一个能回来陪他。弗兰克决定一一上门看望每个孩子,给大家惊喜。没想到,此行带给他许多的是惊讶,每个儿女似乎都对他隐瞒了什么。弗兰克独自回家的路上心脏病突发
- 下一篇
万一我的孩子是个天才呢?
原标题:万一我的孩子是个天才呢?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拿到了女儿学校出具的“素质分析报告”。根据老师的观察,这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在逻辑运算、空间感知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突出”。从那一天起,朋友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培优工程。她系统考察了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和集训队,最后给女儿报了3个周末课程。“如果这孩子是个天才的苗子,我不能把她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