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她时代”可怕吗?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专业理性,正确的性别观念,而不是单纯为吸引眼球而炒作,武断地把板子打在教育上。
■王天定
大学进入“她时代”了吗?这个提法,从事实到逻辑,都值得商榷。但在一些媒体和机构眼中,这似乎已经成了定论。
前不久,一份“全国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在网上流传。这份榜单对全国719所高校的男女比例进行了大排行,并得出结论:高校“阴盛阳衰”现象已逐渐普遍,除师范类、外语类高校尤其明显外,综合类大学也逐渐从平衡走向女多男少。
笔者发现,发布榜单的是一家高校媒体联盟机构,且根本没有标明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权威性和可信度显然不足。但是,这份榜单却被有的媒体引用,成为证明大学进入所谓“她时代”的论据。有媒体报道认为,高校女生过多引发了女性就业困难。报道还援引个别教育专家的观点,把高校中女性的强势崛起,归咎于高考制度的不合理,认为这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片面用分数评价学生所致。
但凡认为高校“阴盛阳衰”者,眼光往往紧盯外语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综合型高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这是一种典型的取样偏颇。外语类院校女多男少,是过去长期存在的现象,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问题。而师范类院校女生近些年日益增多,主要缘于教师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对女性有很大的吸引力。笔者曾进行过一次社会调研,发现很多女性都把在学校教书视为理想职业。在调查者中,将来有意做教师的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说白了,这是中国女性职业理性的体现。如果我们现在认为由此造成各级各类学校之中女教师比例过高,那么,我们其实最应该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教师这一职业对男性如此缺少吸引力?
有媒体发现,2004年以来,在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女生的比例一直都维持在46%、47%左右;但在大学本专科阶段,女生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45.6%增长为2014年的52.12%,硕士生从44.15%增长为52.12%。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下高考制度有利于女生。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现有的考试制度,不是为照顾女性而设计的。如果说在这一选拔过程中,女性的表现总体真的超越男性,那也是我们国家多年来努力推动性别公正取得的一点进步。如果发现高考中女性表现出强劲优势,就要试图改变高考制度,以求让更多的男性胜出,则这种改变考试制度的出发点就值得怀疑。
女性大学生就业难也是媒体经常报道的话题。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但这一问题的存在,原因决不是高校女生选择专业不当,更不是高校女生数量过多,而是社会上各行各业在就业中极为普遍的性别歧视所致。多年来,政府在推动男女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非凡。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社会,性别平等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而且推动性别平等,单靠政府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于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社会应该给女性提供更多的发声渠道,表达她们对就业歧视的反对之声。女性维权组织对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一直在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年来,在关爱女童,反对家暴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女性维权组织专门致力于推动就业中的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
女性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就业尚如此艰难,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就业机会的选择中所面临的困难,难道还用多言吗?其实还应该看到,在广大乡村,还有大量的女童在小学阶段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与其惊呼高校进入所谓“她时代”,不如花更多时间关注一下那些失去教育机会的农村女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中就提到,“我国女性接受初中及以上,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这是我国社会难得的进步,只是这一进步程度还远远不够,只有我们为更多女性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我们的社会中消除性别歧视,才有更多的可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专业理性,正确的性别观念,而不是单纯为吸引眼球而炒作,武断地把板子打在教育上。
(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上一篇
先修课直通自主招生值得期待
原标题:先修课直通自主招生值得期待 大学先修课与高考自主招生挂钩,有助于推动高考改革的进程,有助于大学、高中教育的衔接,不妨一试。 ■姜朝晖 近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慕课平台上推出数门先修课。据媒体报道,两校计划将大学先修课与招生培养环节对接,在先修课中表现特别优异的中学生,有望直接在自主招生中获得优惠认定。
- 下一篇
河南职教全面引入双元制模式
原标题:河南职教全面引入双元制模式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近日,中德双元教育中心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揭牌,标志着河南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为加速河南职业教育改革,从2012年起,河南在部分中高职院校启动中德合作项目,开设中德职教班,目前全省在34所中职学校开设了76个中德职教班,涉及物流、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