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地域“富矿”解思政教育困局
■卿卫平 本报记者 王强
拿到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牌照”的那一刻,承担这一特色专业建设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法系主任游训龙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又喜又忧。喜的是,这是湖南省唯一一所申请到这一特色专业“牌照”的二本高校,为学校带来了荣誉;忧的是,如何进一步打造特色专业、思政教育如何吸引学生,需要大家进一步探索。
这一幕发生在2010年。5年来,游训龙和他的团队在探索中逐渐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近年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不断探索教改新路,把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与学生成长需要密切结合,用本土近现代历史人物作为榜样,用妙趣横生的讲座方式演绎讲解,另辟蹊径,求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局,走出了一条特别的特色教育专业建设之路。
地域特色资源“人无我有”
“什么才是特色?如何体现特色?”回忆起项目刚启动时的情景,游训龙记忆犹新,“我想,‘人无我有’才是特色。只有充分挖掘‘人无我有’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脱颖而出,铸成特色。”于是,游训龙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群策群力,深挖特色资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地处湘中娄底市,这里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更是一座历史文化资源的“富矿”。
在“人无我有”思想的指引下,课题组迅速找到了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充分挖掘娄底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特色专业建设。他们深入挖掘历史人物故事,透视人物思想,研究人物精神,并形成系统研究成果。
丰富的科研成果,还需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资源,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随即,集教师、学生智慧,该校组织编写了教材《近现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并将其搬上课堂,同时渗透至专业必修课、学校选修课。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政教育特色教改正式推行。
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为了丰富课程形式,该校开办了“湘中历史人物大讲堂系列讲座”。
教师队伍可谓“群星璀璨”:既有省内著名大学教授,也有本校和当地专家,大家共同做着一场文化传播与研究的接力。
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成仿吾、罗辀重、罗盛教……一个个湘中历史人物接连“登台”。
每一场讲座都充满亮点,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吸引了全校学生前来聆听。
据统计,该讲堂推出5年以来,已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27期讲座,受益学生达两万人次。
“湘潭大学教授李永春主讲《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在深入分析蔡和森的革命思想和党建思想后他指出,当下倡导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蔡和森最本初的党建思想有一定的渊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周玉珍表示。
“大讲堂”还特别邀请了多位娄底市“土专家”登台演讲。比如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故居管理所原所长胡卫平主讲的《曾国藩文化世家》,深入解读曾国藩及其家族的兴盛之道,尽管胡卫平的双峰口音较重,但学生们依然全神贯注。
与此同时,该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奔赴名人故地、纪念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亲身体会和感悟历史人物的思想。
湖湘精神的传承与接力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据介绍,近年来,直接受益的政法系学生学习风气颇好,图书馆上座率全校最高,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连续保持在100%。
如今,先贤们的励志故事与精神遗产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2013级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符笛好表示,新的授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尤其是蔡和森的革命精神,催人奋进,教人学会了勇于面对困难,乐观面对生活”。
作为娄底本地学生,2013级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李玉敏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听老师讲曾国藩、蔡和森的故事,但是一直都是懵懂的,直到大学深入学习后才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谈及未来的打算时,不少受访学生纷纷表示,要回乡支持家乡的教育建设。
他们表示,当下许多农村中学的政治和历史老师,都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并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希望回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正是我们开展特色教改要看到的效果。”游训龙说。
未来,游训龙和他的团队还将更多挖掘湘中历史文化资源,输送至课堂。“凡是与湘中历史人物有关联的,均可以深入挖掘。”游训龙表示,“同时,随着思政教育特色专业影响的不断扩大,我们也有更多机会参与省内外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我们将多维度拓展,邀请更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 上一篇
新常态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原标题:新常态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新常态下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陕西将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学校教育
- 下一篇
师生受益的“三兄弟”合作范式
原标题:师生受益的“三兄弟”合作范式 在中国和新西兰“三兄弟合作计划”项目中,经常有6到10名研究生参与,并采取双向导师制——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一所新西兰大学、一所中国发达地区重点大学以及一所中国西部地区大学共同组成一个高端人才交流和科研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已经整整实施了十年,不但在中国开创了一种中外大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