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源中也有“教育富矿”
尚未发挥育人功用的老学校,应尽快对学校自身历史和学校传统进行深度挖掘,把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李磊
最近,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到儿时上学的母校拜访时发现,那棵曾经给他和伙伴们带来阴凉和无尽欢乐的百年合欢树因学校建设新教学楼被无情地铲掉了,为此作者很是惆怅,并且发出了善待学校历史物证的感慨。笔者也有过类似境遇,前段时间到一所农村学校参观学习,发现被电铃取代的提醒师生上下课的铜钟竟被扔到垃圾堆里,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自身,都在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过多追求学校校舍的“富丽堂皇”和内部配套设施的“高大上”,而忽视了学校精神的积累、沉淀和提炼,忽视了学校自身传统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作为校园重要人文记忆和文化载体的校史资源更是被无情忽略了。
一些学校对校史资源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善待或注重保存学校的历史物证,如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被铲掉的百年老树、被淘汰的铜钟;二是学校管理者没有对学校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难以让师生形成共识。
校史资源之所以被无情忽略,在笔者看来,原因之一就在于过往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长期影响下,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管理者更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学校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追逐上,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被边缘化,排斥在学校育人工作之外。原因之二,还在于学校领导者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校史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费时费力,见效慢,远不如搞一些假山、喷泉、走廊、八角亭以及名人名家的半身雕塑放在校园里,更能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更能吸引外界和上级领导的关注。
一个学校的校史资源应该是这所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一座育人资源丰富的“富矿”。校史资源对师生有着巨大的历史感染力,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滋润人的心田,提高精神境界。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就很好地发挥了校史资源的育人功用。学校管理者成立了校史展览室,一些曾经的老物件,如铜钟、教具、第一届学生的档案等,都被请进了展览室,同时还对学校历史进行了深度挖掘,文字和图片张贴在校园走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学生流连其间,自然受到一种感染。
校史资源中也有“教育富矿”,作为学校管理者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矫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于尚未发挥育人功用的老学校,应尽快对学校自身历史和学校传统进行深度挖掘,把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对于新建学校,应注意收集和提炼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物证和办学传统,为学校历史积累宝贵材料。
前段时间,媒体对湖北襄阳花400万保护一棵323岁古树的“壮举”进行了报道,并引发社会热议,据该市领导称,此举是为了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一座城市如此,一所学校更应如此,只有珍惜自身历史,并把它作为学校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才会打造出一所独具特色和发展力强劲的学校。
(作者系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员)
- 上一篇
“‘减负’正在加剧阶层分化”是谬论
原标题:“‘减负’正在加剧阶层分化”是谬论 问题在于,“减负”是不是导致学校“放羊”了,政府和教育部门是不是减少教育资源的提供了。从现实看也并非如此。 ■张树伟 日前,看到澎湃新闻的一篇社论,说的是教育“减负”和阶层的关系。题目有些惊人,“‘减负’正在加剧阶层分化”。“加剧”一词,显出作者对这一问题可谓“忧心忡忡”
- 下一篇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三星”表彰暨第八届趣味运动会举行
原标题:教育部离退休干部“三星”表彰 暨第八届趣味运动会举行 本报北京10月21日讯(记者 董鲁皖龙)重阳节来临之际,教育部离退休干部“三星”表彰暨第八届趣味运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并讲话。 杜玉波指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离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