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艺术家”——访洛桑原生艺术收藏馆前馆长吕西安娜·佩瑞
新华网日内瓦10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凌馨)专访:“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艺术家”——访洛桑原生艺术收藏馆前馆长吕西安娜·佩瑞
农民、擦鞋匠、退伍军人、囚犯……他们的社会身份让人很难将他们与“艺术家”这一头衔联系起来,他们自己甚至毕生都未曾有过一次参观艺术博物馆的经验。可是,在瑞士洛桑的原生艺术收藏馆中,他们的作品却被郑重地展示在玻璃柜中或是画框里,每年有大约4万名游客,从全球各地慕名前来一睹它们的风采。
“所有的原生艺术家都在作品中创造自己全新的世界,”吕西安娜·佩瑞25日对记者说。佩瑞在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一直担任这座全球首家原生艺术馆的馆长。如今,她仍致力于推广原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她的专著《原生艺术:界外者艺术起源》中文译本近日也在中国出版。
佩瑞解释说:“所谓原生,是指回到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与传统艺术家相比,原生艺术家指的是那些从未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教育和训练,出于原始的表达冲动开始自由创作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风格的一类人。在他们的创作中,你无法找到被任何流派或是艺术家影响的痕迹。”
原生艺术收藏馆内最醒目的是阿洛伊斯·科尔巴的巨幅画作,这幅长卷从馆内三四层楼高的顶部垂挂下来,画面的主色被大片的明黄、宝蓝、橙红占据,而一对对相拥恋人的主题则在画面中反复出现。
19世纪末出生于瑞士的阿洛伊斯是在精神病院里开始自己的创作,她搜集别人丢弃的硬纸壳、包装纸、信封、日历等作为自己的画布,用牙膏、捣碎的树叶、花瓣的汁液等当作颜料作画。为了能创作大幅绘画,她还用针线将破损的纸板缝合在一起。阿洛伊斯始终秘密地进行创作,长达十多年之久。她的两千多幅画作直到死后才被人发现。
佩瑞说,很多原生艺术家也都是在孤独和封闭的环境中秘密地进行着创作,他们不需要观众也不期待评价,他们的创作完全出自内心强烈表达的需要。“无知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优势,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规则,他们的艺术表达形式因而也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
用废弃的烟盒制作的拼贴画、用面包渣捏成的人形雕塑、用旧床单上的棉线缝成的婚纱……原生艺术家们打破环境的阻碍,发挥自己的创意,寻找创作的无限可能。不过,佩瑞也表示,在原生艺术收藏馆创始之初,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疯子们的宣泄,并非什么真正的艺术;也有人觉得,将出身卑微的原生艺术放进博物馆,有点像带流浪汉进宫殿,肯定非常不协调。
可是,原生艺术收藏馆的创始人法国画家让·杜布菲还是坚持设立这一博物馆,并于1971年将毕生收藏的五千多件原生艺术作品捐献给洛桑市政府。
“洛桑原生艺术收藏馆就像是原生艺术的一粒种子,它落地生根之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各地也陆续出现了展示原生艺术的博物馆和画廊,人们对原生艺术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几十年来,很多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作家、导演来这里欣赏这些原生艺术作品,他们说这儿蕴藏着丰富的艺术源泉,可以从中汲取能量,”佩瑞感慨道,“原生艺术正在向世界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艺术家。”
- 上一篇
专家:少数民族戏剧因年轻而有更多发展可能
原标题:专家:少数民族戏剧因年轻而有更多发展可能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白瀛)26日在京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受到专家与观众的好评。专家指出,少数民族剧种除藏戏、白剧等外均较年轻,基本产生于现代,仍处于艺术探索和发展过程中,这恰恰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空间,显示出中国戏剧创作多样性的发展风貌。 由全国政
- 下一篇
从小镇戏台到世界舞台——从乌镇起步的青年戏剧力量
原标题:从小镇戏台到世界舞台——从乌镇起步的青年戏剧力量 新华网杭州10月26日电(记者段菁菁)为扶植中国原创戏剧的新生力量,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进入第三年。从显露锋芒到登上国际舞台,从乌镇起步的青年戏剧力量,展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戏剧水准。 戏剧节期间,每天演出结束,包括参赛剧组在内的青年戏剧人们或穿梭于乌镇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