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归的职场反思:真正留学过的人,应该有这些能力
留学党们在国外除了学习以外,可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工作了。不管是希望留在国外还是愿意回到国内,有一些工作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那么,对于工作来说,什么素养最重要呢?又有哪些误区可能会毁掉你的前途?来看看职场人士是如何分析的吧。
突然发现自己也已经工作好些年了,体制内体制外都混过,想写些关于职场的一些思考和体会。觉得下面六个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
1. 时间管理是一定要做的。
人永远都不会忙到没有时间做那件事,只是那件事没有放在你的top priority而已。现在自己手上香港理财投资和海外教育的两个项目,大陆城市办事处的开设,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自己团队建设和培训,公司内部构架构,每天忙的和狗一样。没有有效的时间管理,只会深陷泥潭。因此一般能10分钟说完的事,就不要拉长半个小时,所以在麦肯锡有个30秒电梯理论,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清楚,直奔主题和结果;所以能打电话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见面,路上两个小时,和15分钟的电话,其实没多大区别。所以邮件在工作中的沟通太慢,极有可能被微信右上角的“发起群聊”所替代(千万不要把微信定位为一个单纯的社交工具)。 提高一件事的时间使用效率外,这是战术层面上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智慧,在于同样的时间,选择做那些事,而不做哪些事,这是战略的思考。过分忙碌一定会导致盲目。人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选择没做什么,这句话看似励志鸡汤,却是实在干货。承认吧,很多时候,辛苦不赚钱。李笑来同志都在他的公众账号里天天写如何理财的文章了。有些社交,就是无效的,自我要求高的人,一定吝啬自己的时间了,也不会来浪费你的时间,就是那么有范。 时间管理的目的,一是在于项目分类,二是提高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但最重要的,是真正把自己从时间里解放出来,驾驭,而不是被驾驭。村上春树每天早上写作,俞敏洪定期游泳,能管理好时间的人,都是自律的人。时间花在那里,你的价值就在那里,你的人生,也在那里。
2. 身体管理有时比时间管理更重要
在美国的时候,在爷爷的小镇住了几天,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住在郊区和小镇的美国人,身材往往都肥胖,进入自助餐吃饭,几乎十个美国人九个胖。而到了波士顿和纽约曼哈顿的时候,明显感觉他们的身材往往都还不错,尤其穿着上档次的西装的人。今社会,物质相对丰盈,年龄增大,基础新陈代谢变慢,肥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逆的宿命。保持身材这件事,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段时间工作没日没夜,忽视了健身和流汗,不知不觉身材像气球一样,吹起来了一圈,有一天坐下来的时候,发现肚子上的扣子好像要爆了,才意识到事态严重。这就是暴露时间管理和身体管理的双重失败。有个奇怪的现象,越忙碌的人,越会抽出时间来锻炼;早上起来游泳,或者晚上回来跑步。看过华尔街那些金融男的身材的帖子吧。 是的,这个社会,颜值就是那么重要,徐姗姗被黑了一年,两条马甲线就可以路人转粉,甚至黑转粉;大家都太没有耐心来慢慢的发现你的内秀了,你的身材和颜值,就是你的包装。包装不行,别人没有打开的欲望。这个和年龄没有关系。肌肤目前还紧致的,脸上有苹果肌的,恭喜你,你还年轻;肌肤松弛了,就用肌肉来保持整个健康舒适的曲线,不一定要腹肌分明,但至少脂肪比例不要超标。迈开腿,管住嘴,是保持身材的圣经,却几乎违背人性。就看你更注重长期的美体,还是贪念那一刻的美味;这样一想,肥胖的人,是不是只在乎曾经拥有,而不怎么在乎天长地久的人,缺乏战略性思考的长远眼光。所以公司高管或者领袖气质的人,一般都不会太胖,因为这真的会暴露很多性格里的不够优秀。
3. 执行力才是一切,其它都是扯蛋
在哈佛大学和留学生朋友聊天,哈弗商学院的程博士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至今依然记得, “我分析了那么多案例,看了那么多项目,我总结,最重要就是执行,其它都是扯蛋” 执行有两种,一种是你想明白了,就挽起袖子干了;另一种是你还没彻底想明白,但你觉得不这样做以后一定会后悔,就干了。 马云也承认,当初做阿里巴巴的时候,作恶梦都没想到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别装了,大家都不是什么圣人,这个世界,没太多真正智者。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不过有些人一不小心上的岸,而已。 因为互联网时代,三个月就是一年,产品和趋势更迭的速度,简直就是三星的那句广告语-“Next is Now” 一年前运营的公众号,订阅量能达到10万;你今天花同样的时间再运营一个试试? 别闹了。 很多时候,就是要先开枪,再瞄准,子弹会长眼睛,过程中调整方向。不管怎么样,有个大致方位,先射出去,再说。 构建了公司未来美好的蓝图,画了一块巨大的蛋糕,你没有执行的刀,都是吹水。 所以在开会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话是:怎么落地,怎么执行,什么时候开始? If you really wanna do it, do it now.
4. 不要给自己设限
这句话应该是开复老师说的,现在想来,也挺有道理。 因为现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稳定的,绝对的,不变的,理想的。拥抱变化,及时更新并享受学习的乐趣,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我有时候都分不清自己身份,搞金融的, 办教育的,现在还算是半个自媒体人,跨界中游走。有人觉得分散精力了,不够专注。但是我知道,其实这些都是相连的,每块能力都有一个释放的平台,构成完整的立体的自己。单一的价值,终究显得单薄。 所以不要一开始就说,我觉得我不适合做这个,我性格适合做那个。其实很多东西,你以为喜欢和适合的,当你真正踏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可能悲剧的发现,以前觉得是个光环,走进后发现,其实是个坑。 说白了,你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王尔德都说了:只有浅薄的人才了解自己。 赞同“奴隶社会”的一诺说的,请忘记你的专业。你以为做投行天天满世界飞,做roadshow,每天进出高逼格的酒店,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么?不,你没看到做底层分析师天天做模型的苦逼样。而且,每天飞来飞去,和每天做办公室一样,只不过换了个移动的办公室而已,都会腻的。 现在这样理解,很多抱怨的人,往往是缺乏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会只是因为一张拍摄角度不错的照片,就要情定神托里尼;仅仅是一份看上去还算体面的薪水,就要跻身那个行业。 多去看些不同的风景吧,你就不会意淫在别人的朋友圈里。多去接触和不同行业的人,才不会被人一眼看穿。至少,在面试的时候,你总得看起来很聪明吧。 有了眼界,就有了格局,就会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不管是世俗接地气的的,还是情怀理想派的。一位在我看来明明可以靠脸,却偏要靠才华的朋友和我说:我现在这么辛苦的工作,就是希望自己将在可以在香港的马路上开一辆属于自己的保时捷跑车。 挺真实,朴实,至少TA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5. 提高审美
审美能力有多重要呢?太重要了;审美能力有多缺呢?太缺了 自己在国内当了几年老师,发现国内中小学的教育中,我们强调了太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后来外语等学科的开始热门;但是,几乎没有美学教育。学校统一的发型和毫无设计感的宽大的校服,简直把青少年的美学启蒙扼杀在萌芽里。 蔡元培校长一直在奔走呼喊美学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看来,真的很有道理。 美学的概念很抽象,它的外在形式是品味,修养,对这个世界更丰富和高层次的认知,和给别人更舒服的感觉。他们会注意自己的穿着,不必多贵,却懂搭配,注重细节;他们不会不修边幅,因为无法接受粗糙的自己,以及在别人心里留下的负面印象;他们会把自己活成一首诗或者一幅画,浓艳或是素雅,有自己的风格;他们会克制自己的表现,更尊重别人,越是有才,越是谦虚;有较好的美学感的人,他们的眼神,充满了灵气和故事。
6. 开始用文字表达一些东西
这个世界越来越快,以后只会更快,不幸的是,这意味着被遗忘的也更快。没有什么是不朽,过了这一站,我们便不再见面。会说的人越来越多,会写的人越来越少,这是时代的节奏。因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所以140字的微博取代博客;所以厚厚经典的著作注定越来越难卖;所以两个小时的电影能更多次让观众又哭又笑的能大卖;所以一篇文章标题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内容。 但是,文字的表达,在这个时代,才更显其价值。第一,文字能留存。说过的话,下一秒飘散在空气,不能累计,文字不同,它一直在那,安静着,10篇文字,展现一套思想;20篇文字,塑造一个形象;50篇文字,纪录一场岁月。文字是个人品牌最好的背书,胜过肩挎名牌包包,胜过手戴百达翡丽。第二,文字更考验逻辑和调理。会写字的人,看世界更加细腻,看人性更加通透,直击内心的文字的前提一定是入微的观察和理解。 总之,只要不是用写作而谋生,对于任何行业,能量好的文字表达,都会对其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文:Spen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