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教育学家对话: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李思思 任沁沁)一位是执掌教鞭67年的“教育老兵”,生长于东方,而有全球化视野;一位是被誉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大师,来自西方,却对东方智慧研究深刻。
27日,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北京与“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展开跨界对话,共同探讨工业社会背景下,未来的教育该如何迈进新时代。
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北师大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明远教育基金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两位业界专家的对谈,促进中西方教育及文化事业的交流与融合。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顾明远说,他读中小学时,中国正处在最动荡的年代,学校里的教室和教学设备被战争摧毁,而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对学习的选择却很自由。
“我是当时学校足球队的领队,还跟同学们一起办报、办杂志、办文艺社,老师还带领我们组织了口琴队。”回忆起多年前的启蒙教育阶段,顾明远认为教育应当是鲜活。
“学习是通过心、脑、手共同产生的。”彼得·圣吉也认为,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习他们真正喜爱的东西,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就像我们学走路并不是为了取悦老师和父母,而只是因为想要走路”。
在工业时代,先进的技术使地球变得更小、更平,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也在变小。然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化、固定化仍是阻碍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工业化时代下的学校里,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似乎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工厂监工和工人的关系。”彼得·圣吉说,老师必须按照时间把教学大纲里的内容讲授完,孩子们每天要学什么早已定好,“其实这就是一个流水线。”
要想改变这种模式,将孩子放在教育事业的主体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经给很多人看过一段视频,视频中3个6岁的小男孩正在自主地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为何他们一见面就打架的问题。”彼得·圣吉说,对这3个小男孩来说,总是打架可能就是生命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事,而他们便在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沟通。
“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关注他们关心的话题,并相信他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彼得·圣吉认为,大人的作用是教孩子们如何去使用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
相较于西方而言,存在于中国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未来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家长常说‘学而优则仕’,但几乎没有人说‘学而优则工、学而优则农’,这便限制了孩子的选择权。”顾明远说,我们要认识到自身文化里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例如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我们讲义、讲礼、讲因材施教,这都是现代教育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的。”顾明远说,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年轻一代的个性与需求,这让他感到兴奋和欣慰。
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在巴黎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塑造全球公民”,青年人的声音也因此得到更多人的倾听。
来自东西方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未来的教育,应当将本就属于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被弱化。
“在信息爆炸时代,老师应该成为指导者,让孩子们不要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顾明远说,老师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学相长,一同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