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建治沙产业科研新平台
■通讯员 来鑫华
日前,来自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和北京市5省(市、区)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40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齐聚西北师范大学,成立“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
该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西北师大雷自强教授说:“我们协同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地区的8所大学、3个研究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5家企业及9个基地,建设这样一个集学术、技术和信息交流为一体的平台,就是为了把一大批包括973首席、国家杰青、防沙治沙首席、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等在内的治沙核心团队凝聚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尝试忽略职位、职称、学历、年龄、学科及专业,跳过层层行政管理机构,以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为共同目标,实行目标导向自愿联合方式,凝聚全国沙漠研究核心力量,协同创新,建立目标和项目导引下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及企业科研、管理、经营和经济协同一体化模式。”
目前,我国5000万人口被荒漠化毁坏生活,4亿人口受荒漠化影响。就甘肃而言,荒漠化及沙化土地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1%和28%,风沙线长达1600多公里。沙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影响西部许多区域人民生存、生产和生活,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和环境安全。
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就是通过解决植物固沙机理、固沙材料耐候性、集水保水、降低蒸发、荒漠湿地恢复与保护、沙生及经济植物种植等系列问题,破解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甘肃省3341项目工程中“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风沙危害区生态恢复、沙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风沙危害区人民生活生存条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为国家大型生态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及调控,明确固沙材料组成和结构与其耐候性的关系。然后来解决固沙材料成本高、耐候性差和耐压强度低三大问题,消除危害植物生长的流沙、缺水、缺营养和高温等‘四大杀手’,解决集水、保水、防渗漏、防蒸发技术和荒漠湿地恢复与保护问题,突破影响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和沙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沙区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固沙植物、牧草、蔬菜、药用植物及油料植物种植成活率、品质和产量,提高附加值和扩展产业链。”雷自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