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如何炼成的
原标题:高品质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如何炼成的
大量简单重复的练习、备考会严重伤害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艺体学科边缘化会造成学生严重“营养不良”,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针对中小学校可能面临的两大痼疾,对课程进行纵向融通、横向整合,让教师精彩绽放,让学生充满希望,让学校迅速成长为成都市最优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之一。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石室双楠)校长何光友提出了“纵向融通、横向整合”八个字,其实,这八个字并不新鲜,但它背后承载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针对当前教育痼疾所作的思考、应对的勇气和实践的智慧,让我们心生敬意。
谈及素质教育,很多人将它比喻成“天边的太阳”,可望而不可及。“一轮又一轮改革后,素质教育依然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依然扎扎实实。”这是部分教育人对一些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描述。
就课程来说,当前中小学校可能面临两大顽疾:为应对升学压力,学校如果早早将毕业年级的课程上完,留出大把的时间用于复习,将会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造成极大伤害。
与此同时,语数外等主科地位强势,非中考科目(比如艺体学科)如果不断被边缘化,而同质化的艺体课程又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将会造成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
近年来,石室双楠口碑与地位在成都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界迅速提升,被成都市教育部门授予“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还被省教育部门授予四川省首批“阳光体育示范校”称号。
试点怎么开展,特色如何彰显?对石室双楠来说,这些称号既是无上荣誉,也是沉重的压力。石室双楠对课程进行“纵向融通、横向整合”的理念和实践正是对以上问题的最好回应,也是该校实现“把石室双楠建设成为成都市最优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纵向融通 成就学生成长高度
在校长办公室,何光友跟我分享了一张表格——“2011、2012级直升班学生入班时与毕业时成绩排名变化表”。
两届学生进入直升班时,其成绩基础并无过人之处。但到九年级时,进入全年级前列名次的人数均有可观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该校学生的重点录取率。
“我校有近一半的中考生将进入重点高中,而直升班的份额在其中占绝大多数。”何光友说,这意味着,石室双楠“5.5+3.5”直升班的优势通过两届中考得到了有效印证。
消除升学压力,将9年学习作为整体统一规划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少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的艺术!可事实上,太多的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为了准备“小升初”,许多单设小学都会将六年级的课程提前结束,然后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复习复习再复习,以打好小升初这场硬仗。
近段时间,笔者正在阅读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的《吾国教育病理》一书。郑教授在书中说:“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学生,原本对求知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可如果老师强迫他们沉浸在陈旧内容的复习中,他们就会对这些内容产生厌倦。
石室双楠的孩子不存在择校的困扰,可以100%顺利升入本校七年级。因此,该校得以将孩子的9年学习时间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小学、初中无缝衔接。
实践证明,将小学、初中两个时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教学,而非单纯应付“小升初”,有助于增强学校教育时间的有效性。时间之充足、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活动之集中,都远远超过其他学制类型的学校。
说到这里,不妨简单介绍一下这所学校的办学历史。该校是成都市武侯区最早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之一,中学建校于2003年7月,当时校名“成都市双楠中学”。2004年4月,成都市双楠中学与原成都市双楠路小学合并,更名为“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
2009年6月,该校正式加盟成都石室教育集团,更名为“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成为石室教育集团指导合作型学校。2013年,该校被成都市教育部门评为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
学制的优势和石室教育集团的指导,成为该校的一笔宝贵财富。
改变学制格局,推行“5.5+3.5”直升班
当然,石室双楠的追求绝不仅仅是“挤出应考时间”这么简单。这一点,传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都能做到。
通过分析发现:小学生心理偏于依赖,中学生偏于自主;小学生学习方法偏于模仿,中学生偏于独立。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在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不适,甚至产生厌学、辍学。
针对此种现象,石室双楠在九年一贯制基础上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把传统的“6+3”学制进行升华,形成目前的“5.5+3.5”学制。
什么是“5.5+3.5”直升班,为什么要这样改?何光友说,小学的课程比较轻松。我们大胆将小学全部课程压缩至五年半,而用三年半的时间进行初中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比单纯的小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具有连贯性。从小学到初中,减少了学生过渡期,适应起来要快很多。
该校教师普遍将原本用于小学六年级复习应考的时间,用作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使得孩子们整个初中学习过程,变得从容轻松,减负提质得以落实。
语文教师吴小靓说,我们开展读书会,进行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不再局限于翻阅了解,而是深入鉴赏。我们还编撰了校本教材,以三国文化为载体,将传统与艺术融入语文课堂,给学生成长更丰富的养料。
该校英语教师周巧会利用学生提前介入初中学习的优势,通过平行班级检测考评取得的超前成果,激励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劲头。对此,数学教师李子敬深有同感:“直升班的学生进入初一后,在知识领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比同龄学生占优,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改进教学模式,给生命以充分发酵的时间
充足的学习时间,给老师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模式的机会。石室双楠资深语文教师申晓俊介绍说:“学校开创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是一个有效的尝试。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针对知识点进行分组讨论,在合作中相互激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几年下来,直升班的孩子,自学能力比普通班的孩子强很多。”
“学校明确规定,不给一二年级学生留任何书面作业。孩子们应该有充裕的玩耍时间。没人能够剥夺他们玩耍的权利。”何光友说。
“我的课堂不可能没有笑声。”50多岁的梅梦魁是石室双楠英语组组长,他的教学理念是:语言学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兴趣。多开展有趣的语言活动,情景再现,让学生现场模仿,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一种游戏,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你觉得通过学制改革赢得时间,应该转换成更多的讲解、更多的练习、更多的考试,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石室双楠,时间意味着生命的充分发酵,最后累积成生命成长的高度。
石室双楠的英语课堂如同游戏课。梅梦魁经常在课堂上出演男主角,他扮演过售货员、警察、老人等角色。学生总能被他夸张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石室双楠已经成为四川省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标杆,很多课程成为全省精品课程。该校的课程改革思路和成果引起了武侯区政府部门和区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5年到2018年,武侯区教育部门将每年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全力支持该校的“双楠云校”九年一贯制网班建设。
石室双楠党支部书记王国贤介绍说,我校的改革经验,已经带来自身的飞跃,还将借助“双楠云校”这一平台辐射到成都市的所有城乡学校。我们会逐年把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全部课程同步直播出去,供有需求的学校分享。
横向整合 夯实学生生命厚度
一直以来,小洋音准节奏很差。音乐课上,从不积极举手。他是一个内向的大男孩,害怕自己一旦开口,就会被其他同学取笑。音乐课,曾是他非常畏惧的学科。
这个学期,音乐课上的小洋仿佛变了个人。课堂表现更加积极主动,笑容也经常挂在脸上。“我们实施模块教学后,小洋认谱、音准方面得到了针对性的练习、提高,找到了学习音乐的自信。”音乐教师王丽说。
小洋是石室双楠的一名四年级学生。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并不是孤例,而是该校实施艺体模块教学后,很多学生展现出的普遍现象。
挤出时间空间,艺体学科实行选课走班
10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教育部门原总督学柳斌的《提升学生素养是基础教育之本》一文。他在文中说:“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各方面素养最好、最重要的养成阶段,抓住这个素养养成的黄金时段,切实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可是,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味地追求语数外等主科的分数,对音体美等“豆芽学科”不管不问。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与何光友校长的深入接触中,我们碰撞出很多共同的教育感悟。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在农村,缺失了艺术教育,导致生活少了调料失了趣味;而如今,我们的下一代倒是有了接受艺术熏陶的机会,可一方面增加了孩子的课外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引来不少批评的声音。
正是在此背景下,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巧妙地挤出校内时间和空间,进行艺体模块教学改革,实施选课走班制,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艺体课程资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的前提下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015年春季学期,石室双楠正式启动艺体模块教学的实践探索。艺体模块教学,又称为选课走班,具体是指中考学科课程(语数外等)仍在原行政教学班上课,而在艺体学科(音体美)构建不同模块的教学班,学生选课走班。
石室双楠选取小学部4—5年级、中学部6—7年级的班级试点,每三个班为一个单元,实行选课走班。该校开发的音乐模块课程4个:器乐(葫芦丝、口风琴、木笛、竖笛)、声乐、舞蹈、蜀韵(川剧、清音、民歌);美术模块课程4个:雕塑、综合纸艺、剪纸、线描、色彩;体育模块课程8个:篮球、足球、羽毛球、兵乓球、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武术、跆拳道。
音乐课:课时实行1+1教学模式。每个学生每周2节音乐课,其中1节音乐常规课,1节音乐模块选修课。在音乐常规课里,实施普适性教育,涵盖国家教材的主要内容,为全体学生打好基础。在音乐模块选修课里,老师根据国家教材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某方面的特长。模块选择实行1+X模式,即器乐必修,其余为选修,每个学生就必学两门乐器,“人人会识谱,人人会乐器”的目标就落地。
美术课:全部变成模块课,把国家课程融合为四个模块,学模块课就是完成国家课程。美术课两节连堂排课,模块课程第一课就是“欣赏与评述”。模块课的选择实行4+X教学模式。在第一个学年里,每个学生都会完成4个单元模块的学习。单元内容由教师根据国家教材改编、设计,每个学生必选。在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可自由选择1—2个美术模块选修课(即X)。
体育课:课时实行3+2教学模式。每个学生每周5节体育课,其中3节体育常规课,2节体育模块选修课。体育基础课与体质健康监测在体育常规课中体现,学生兴趣、特长项目在体育模块选修课中实施。模块选择实行2+X,篮球、足球这两个模块必修,其余模块为选修。
模块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了学生对艺体课程的可选择性。以体育课为例,学生此前只能被动地跟全班同学学同样的内容,每项内容都浅尝辄止,缺乏实践和体验。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篮球、足球等具体模块,跟有着同样兴趣的同学一起深入学习,有利于掌握技能、形成素养。
除了模块教学,另一种横向整合是学科之间的互补。每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音乐、绘画、语文等学科在某个方面都有融通之处。语文教师王兮说:“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想法,绘画则成为必要的补充。在绘画的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两者相得益彰。”语文教师范佳则将语文与音乐相整合,将一些课文配上音乐教材上的音乐,让孩子们唱出来,赋予课文的韵律美,让文字更加灵动。
尊重学生选择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实施模块教学后,模块选修课是自己选的,是自己愿意学的内容,学生兴趣很大。“特别是街舞和啦啦操等项目,很受学生欢迎。”该校体育特级教师张艳群说,以前上体育课,要是天气热,或者下雨,有些学生就会偷懒。现在的武术课,学生满头大汗,仍上得津津有味。
该校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美术学院“中小学艺术教育衔接与实践研究”的试点基地,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实践基础。选课之初,学生就表现得非常兴奋。学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放学回家和父母聊得最津津有味的话题,就是在艺体模块选修课上学到的内容。“这是我们觉得这项改革最有价值的地方。”何光友说。
实施艺体模块教学,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石室双楠落实校训“博通古今,雅达天下”的重要举措。模块教学、选课走班,最大的价值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呼应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艺体模块教学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教学管理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排课时,教务处改变了以往先语数外、后音体美的惯例,而是先排音体美的课,语数外的课再插在空当里。
语数外的优势地位不再,这让语数外老师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了。这一方面意味着艺体学科的地位得到提升,符合改革者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也需要管理者去做语数外学科老师的思想工作,注意保持平衡。
另一项艰巨的挑战是艺体教师调课更困难了。以前,音体美教师因病因公请假,语数外教师来上语数外学科的课,双方皆大欢喜。现在不行了。坐在教室里的是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务处不得不安排学生所选模块的专业教师来上课。而这也歪打正着地确保了艺体学科的地位不受侵犯。
为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石室双楠专门成立了“艺体走班制模块教学”领导小组,校长何光友任组长,主要负责对项目的管理、指导和提供条件保障。该校还成立了九年一贯办公室,负责项目过程性研究以及经验、成果的总结提炼。建立了家校联系协调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学生理解艺体走班制模块教学课程调整的意义,形成家校联手的教育合力。
近日,笔者为撰写此稿,深入接触、访谈了石室双楠的多位教师。他们对学校的改革表达了热忱的支持,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主人翁精神投身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项改革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已经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普适性和选拔性兼具,艺体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今年上半年,笔者恰好拜访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并随一个教育代表团出访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笔者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普遍都实行选课走班制。北京十一学校也从选课走班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尽管选课走班的理念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但笔者仍听到很多抱怨的声音:由于教师、教室等资源限制,不可能大面积仿照实行。
石室双楠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情况较为特殊。跟单设小学和单设初中相比,在艺体专业教师和功能室的利用效率方面占有优势,相当于是两所学校的资源统筹使用。
正是利用这一特色,石室双楠在全面的文化课选课走班和浅尝辄止的活动课选课走班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中间地带——在艺体学科实行模块教学、选课走班。
当前,艺体教育有个怪现象,家长、学校功利心太重。比如学习钢琴,目标是瞄准考级、获奖,只有极少数学生才有这种机会。与此不同的是,石室双楠给了每个学生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选择篮球模块的学生并不以篮球打得好为前提,只要有兴趣就行,人人都有机会。这是以兴趣为本,而不是以特长为本,普适性的特征非常明显。
同时,石室双楠的艺体模块教学改革也为学生打通了发展特长的通道。学习一个学期后,如果仍有兴趣,可以选择继续加强学习,形成特长。这样,普适性的教育和选拔性的教育就有机结合起来了。
石室双楠的艺体模块教学改革不仅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也具有极强的可借鉴性。该校并没有因这项改革额外引进音体美教师,也没有特别优于一般学校的办学资源。所以,只要校长和老师想做这件事情,想把学生的艺体教育和终身发展放在第一位,都能够做得到。
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归纳总结了石室双楠艺体模块教学改革的五大亮点: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模块,从此爱上艺体课;二是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艺体素养的形成不再是无本之木;三是教师、功能室等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学校特色进一步彰显;四是模块课程分层,实现了艺体教育普适性与选拔性的有机统一;五是音体美彻底甩掉豆芽学科帽子,为孩子的生命品质奠定基础。
“未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提供给学生的课程的多与少,品质的高与低。”何光友说,如果学生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可在小学和初中都还没有接触的机会,其创造性可能就丧失了。我们实行艺体模块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发掘自身天赋的机会。对教育人来说,这是良心事。
通过对课程的纵向融通和横向整合,石室双楠不仅实现了学生升学的“低进高出”,将学生推向学业成长的新高度,而且帮助学生筑牢艺体之基,形成素养之本,夯实学生的生命厚度。正是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大胆而务实的探索,成就了这所高品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 上一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力大飞机“中国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力大飞机“中国造” 是一篇最新的关于大飞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文章,成功教育网转发此文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传播信息,让更多人看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力大飞机“中国造” 文章由中国教育是否成功编辑处理,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来信告知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下一篇
突出三类群体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突出三类群体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是一篇最新的关于三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文章,成功教育网转发此文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传播信息,让更多人看到!突出三类群体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文章由教育教学不成功案例编辑处理,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来信告知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