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期应推进哪些教学教研改革
专家学者共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趋势——
疫情期间,我国线上教学表现出什么特点?积累了哪些可向全国推广的经验?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的质量,并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教研支撑?6月5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下,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举办了“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与教研创新”云论坛。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及一些教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18人共聚云端,进行了一整天的热烈研讨。
梳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经验,寻找两者融合的契合点
刘利民指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将成为教育新常态。教育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不可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趋势更不可逆,更好地拥抱趋势,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
疫情期间,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长达数月,能够坚持下来相当不易,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疫情防控的需要。疫情突如其来,扰乱原有的教学安排,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发挥线上教学的独特优势,线上教学势在必行。二是线上教学的条件总体具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多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线上学习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互联网以其独特优势,为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带来重要机遇的当下,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发文,引导在线教育健康发展,创新教育组织形态。
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是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践,也是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在线教育长远发展做了“大练兵”,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对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反思,进而改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改变教育模式,将是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最大的价值体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路径不是固定的,应该是师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然而然的需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供充分保障,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考试、招生、评价、管理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工作机制。
刘月霞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前提及未来走向”为主题,深入阐述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扎实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前提是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组织专业力量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各自优势和劣势,找准两者融合的契合点,建构更为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更为精准高效的新教学形态——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目前,教育部课程中心正联合各地各领域专家,研究梳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经验,以期指导、支撑我国未来的教学新形态。
探索融合式教学有效模式,提炼区域性经验
目前教研战线已积累了一些线上教学的基本经验,比如上海的“问题组织+片段设计+讲练结合+PPT呈现”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启发式教学优势;北京海淀区在“教师、学生、资源、技术”线上四要素基础上,强调采用“大单元、结构化、学习主题式”的教学设计。论坛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等人介绍了相关经验。
疫情期间上海特别设计了“双师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视频统一授课(共涉及834位授课教师)和在线互动指导(原任课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各约20分钟),开展了中小学41个学科段保底性质的在线教学,共计完成5326课时视频课资源建设,并采用电视首播和网络点播方式实施教学。在线教学实践促进人们反思教研,技术与教育融合可从提高传统教育效率入手,逐步走向建构信息化背景下的育人新模式和教学新形态。建立团队,形成教学设计、技术资源支持、现场指导、独立审查的机制是保障视频课资源建设质量的基础。“双师教学”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模式,未来需要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北京市海淀区的在线教学与学习已经从应急走向常态,力争实现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研部门正在重新定位教研、教师角色,强调教师教研要以研究型、参与式为主,要重新构建课程、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多地进行“混合式”自主学习。
创新教学形态,需要优秀教师率先探索实践
“心灵抚慰与专业成长齐飞,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张金良讲述了自己带领浙江特级数学教师团队通过“知行云平台”为湖北送教的艰辛过程: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反复打磨,重录试播……
据悉,在此次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组织的驰援湖北的大规模“特级教师公益送教”活动中,浙江省教师的集体表现最为引人注目。为此记者专门连线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秘书长任学宝。
任学宝介绍说,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一直宣传和践行一种理念,那就是“特级教师不仅是荣誉,也是一种责任”。特级教师不应仅关注自己的教学或研究,而应积极发挥个人优势,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带领年轻教师或者其他地区教师开展研究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促进更多教师加速专业成长。除了设立特级教师工作站,浙江省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特级教师公益活动。
疫情期间浙江省助力湖北公益送教活动,共有180余名特级教师以个人或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形式参与,还有1600余名优秀教师参与讲课,从2月末至4月中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浙江教师共送出线上公益课程2800余节,课程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几乎所有学科和中职部分学科,且很多特级教师工作室送出的都是系列主题课程。这些优质的公益课程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欢迎。
教学智慧与教研创新,成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支撑
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常态下,哪些关键要素有助于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哪些教研方式有助于教师成长?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介绍了《面向未来的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解决方案》以及正在开展的“互联网+教研联盟项目”实践探索,旨在增强智慧教学、创新型互联网学科教研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贺军、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欣歆介绍了统编三科教材智慧教学及教研创新项目。该项目采取线上教师与学校教师并行的“双师”模式,广义的线上教师还包括“资源+工具+活动+平台”。名师“伴随式”线上答疑,帮助一线教师及时释疑解惑;在“伴你教伴你研”的过程中,力争促进线上名师与学校教师的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同时围绕教材使用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新教材、新设计、新实践、新成果”递进式主题教研,有助于广大一线教师加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相关“互联网+教研联盟项目”的部分学科首席专家——语文学科的吴欣歆,高中数学学科的中国教育协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章建跃,小学数学学科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吴正宪,高中英语学科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等,在论坛上介绍了本学科的教研联盟实践方案和一些教研创新案例。
- 上一篇
山东大学创新“云上思政”:青年战“疫”主题搬进线上展厅
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方式、接收方式和传播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如何不断推进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断丰富“云上思政”形式,成为不少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山东大学团委创新思路,将青年战“疫”主题搬进线上展厅,为广大团员青年带来一场生动的“云上思政”课。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近9万人次。5月4日起,山东大学团委以“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为主题,制作推出青年战“疫”主题展厅,涵盖“团旗飘扬、青年担当”“五四精神、传承有我”“实践育人、服务引领”“风雨诗心、守望人文”“科研
- 下一篇
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常态化“抗疫”
随着不同地区复学复课的开展,各高校如何进行常态化抗“疫”受到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毋庸置疑的是,信息化手段在学生返校、复课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进一步通过升级软硬件基础设施提升高校信息化手段的精准度和灵活性,也是常态化“防疫”所必须考虑的命题。清华大学:手持紫荆码畅行清华园清华大学在已有防控工作体系的基础上,专门成立学生返校工作组,制定学生返校方案和33项子方案、应急预案和配套的工作指南,对学生返校流程和返校后的各方面工作做出周密安排。自6月6日起,学校分8批安排毕业年级学生和其他学生自愿、分批错峰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