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在线教育变革序曲
疫情期间,我国面向两亿多大中小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
今年初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
这是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充分考量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后的果断决定。只有熟悉中国教育家底的人才明白这个决策背后的分量,这将牵动着数十万所学校、两亿多大中小学生、千万余名教师走上一条他们完全没有走过的路,对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乃至家长如何配合,都提出了全新的严峻考验。
半年多的实践证明,中国教育顶住了此次疫情给在线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不但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还化危为机,通过此次在线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促使全社会达成了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空前共识,为中国教育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埋下了伏笔。
基础网络有保障,在线平台资源丰富
考验首先来自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和基础网络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8.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92%。在农村地区,行政村的光纤和4G的覆盖率都已超过了98%,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网络接入条件不断改善,但盲点依然存在。
疫情期间,教育部协调工信部以及电信运营商,共同做好学校和各级教育平台网络服务保障工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网络带宽、云服务、免费手机流量等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2月10日,处于当时疫情中心的武汉市中小学生启动在线课程教学。经过一系列努力和优化,武汉“空中课堂”顺利开课并平稳运行5个多月,总体情况持续向好。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省会城市,能在短时间兼顾和实现全市百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实属不易。
但是,各地在实施在线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网络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更进一步凸显教育专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5月底召开的全国两会上,1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加快教育专网建设步伐。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工信部,联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尽快建成一个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教育专网,通达各级各类学校和农村教学点,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良好运行的在线教育平台,以及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是在线教学实战的基础。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是国家在疫情期间重点打造的在线教育资源平台。这个开通于2月17日,能同时容纳5000万人在线的网络云平台,提供了包括课程学习和电子教材在内的海量在线学习资源。根据5月初的统计,该平台浏览次数达20亿。
而在高校,除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外,作为全国高校基础网络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还专门发布了全球学术资源共享服务CARSI,覆盖了国内外19万种期刊、超万种实验视频、1300多万篇学位论文。
值得称道的是,我国多年积累的慕课资源成为这次实战中的实力担当。教育部持续推动慕课及慕课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共享,以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引领的4.1万门优质在线课程,为此次在线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协同教学支持。教师们采用慕课与SPOC、录播课、直播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等方式,运用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模式创新。
全国各地各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在线教学师资培训和资源准备工作。例如,广东省本科高校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依托秘书长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发挥其教育技术学科优势,率先在国内遴选和推荐优质在线教学资源清单、优秀在线课程直播平台,举办《学会在线教学》系列公益直播课。南京中医药大学属于起步最早的高校之一,2020年春节后即着手筹备全员覆盖的本科生在线教学工作,还根据教师和课程资源准备情况,推荐了5种不同的在线教学方案,实现了全员最快速进入在线教学状态的目的。
在线教,是重构而不是“搬家”
更大的考验在于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否适应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挑战显而易见。疫情初期,一些教师对在线教学工具与网络教学不熟悉,“翻车”现象频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继新牵头做的一项全国大规模基础教育在线问卷调查显示,在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上,占前3位的分别是师生互动不充分、难以判断学生理解程度以及作业布置、验收和评价不理想,充分体现了教师在离开线下课堂之后所表现出的不适应。
网课并非传统课堂的网络搬家。要想真正上好网课,教师就要跳出原本已经非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在线学习的规律重构课程与教学。只要设计得当,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效果实质等效甚至超越是有可能的。
2月6日,清华大学成立了“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等4个工作组,分别从教学法、教学质量、教学平台和学生支持等不同角度全力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讲授“电路原理”课程的于歆杰老师为保证在线大容量课堂开展高质量交互,对课程进行了若干次的教学设计改造,探索出适合于网络课堂交互的“碎”“动”“减”在线教学设计方法,将原来的45分钟课拆成20分钟一段;采取比原来校内课堂授课更加丰富的交互式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梳理出课堂内讲授和课堂外自学的教学内容,使之相互补充,实践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取得良好效果。
武汉于2月1日在全市高三、初三年级率先启动“空中课堂”在线教学。2月10日,中小学全面开展“空中课堂”在线教学。截至6月底,武汉中小学“空中课堂”基本实现了百万中小学生全员覆盖、各学段课程计划规定学科全科开齐、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内容全面落实“三大目标任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
宁夏作为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很早就重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在此次疫情期间,自治区教育厅会聚全区1100名优秀教师,录制2588节优质课程,服务全区师生在线教学需求。通过“空中课堂”,让偏远大山深处的学生随时可以反复回看教学视频,接受在线教学和辅导,足不出户就能与银川的学生同上一堂课,跟不上教学节奏、听不清、看不懂等现象普遍缓解,真切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
因此,这次疫情倒逼全国教师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实战演练。所有教师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被卷入这场史上最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大熔炉之中接受考验,百炼成钢。
在线学,重构师生和家校关系
学生的自律性,是“停课不停学”启动时社会普遍担心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一旦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又处于各种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游戏、不良内容袭扰和诱惑、网络诈骗等,也是家长对孩子在家上网课最为担心的事情之一。
在线教育环境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如何增强互动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增强他们的自律性、自制力,就成为教师们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东升第一小学为例,疫情期间,该校施行“1234线上教研模式”,即一周一次线上教研、两周一次在线沟通、三周一次问卷调查、四周一次线上监测,学生对教师线上教学的满意度由最初的93.85%逐步提升到第三次调研的99.33%。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立体的,不仅包括教与学的关系,还包括情感联系等。在线教学更需要教师付出充满爱的教育,在线教学平台也需要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互元素和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认为,疫情防控时期开展居家在线学习,家长必须承担起原来线下教育中部分教师的职责,只有开展学校、家庭的密切合作,才能在远程条件下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新阶段,在线教育是否会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而步入低谷?
在教育部门宣布复课之际,华南师范大学詹泽慧、钟柏昌两位教授对1595位家长的调查显示,在较低的健康风险和较高的线下教学效果面前,依然有超过27%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返校或对返校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在线教学已经获得部分家长的高度认可,而家长的支持是关涉在线教学能否行稳致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线教学向整个社会展现了教育信息化的魅力、达成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空前共识,尤其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在线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对于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持续改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推动我国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 上一篇
CDN及云IPv6支持情况
CDN IPv6 支持情况目前国际上大多数CDN供应商在IPv6支持上都有了一定的进展,许多供应商都可以为客户的内容提供IPv6链接。全球IPv6测试中心对当前国际CDN供应商的IPv6支持情况做了汇总。Akamai是全球最大的CDN提供商之一,它在2012年就开启了对IPv6的支持,并且将双栈协议作为新配置的默认配置。今年的2月11日,Akamai的IPv6流量峰值达到了21Tpbs的新里程碑(图1)。图1 Akamai宣布IPv6流量峰值达到了21TpbsAWS CloudFront 是面向全球的CD
- 下一篇
疫情下的在线教育:中国教育变革播种机
2020终将被中国教育铭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为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疫情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四个多月的实践证明了这句话的远见卓识,有长期以来与时俱进、建设不辍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我们顶住了此次疫情对于教育教学的巨大压力,不但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还化危机为契机,通过此次在线教育理念的“思想启蒙”运动,促使全社会达成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加强在线教育实践、研究和培育的空前共识,为中国教育的深层次、系统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