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发展方向和绍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绍兴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二、基本目标
围绕教育信息化2.0规划,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进学校精准治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基础环境建设
1.优化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到2022年底,全市域实现IPv4和IPv6双栈网络架构,稳步推进教育网IPv6规模化部署,实现骨干网络万兆接入,全面提升基础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设备运维、安全监测长效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管理体系,营造安全可靠的教育网络环境。
2.推进泛在智能环境覆盖
完善无线接入分级管理,加快幼儿园无线校园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改造,大力营造基于物联网的教育应用普及导向,逐步构建物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全面应用、营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校园感知智能环境,积极推进AI安防、AI餐饮、AI阅览、AI宿管、AI运动行动计划。
3.打造创新实践基地载体
大力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实验基地为载体,创建跨学科学习环境。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的学校覆盖率达80%以上;建成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学校50所,创新教育示范校10所,机器人教学应用示范校20所,引导创客教育、教育机器人活动基地的逐步形成。
4.提升智慧教学投入力度
大力推进基于交互功能的一体机、电子白板系统建设工程,基于逐步构建交互式多媒体智慧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到2022年底,交互式多媒体系统的学校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进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教室建设,全市智慧教室建设校达300所,智慧教室数量达500个;打造平板教学“人人通”样板学校5所,引导移动终端“人人通”工程的全面推进。
5.促进录播系统换代升级
高质量推进校园电视、广播系统数字化建设,逐步实施中高考广播双系统改造。大力建设录播教室,支撑“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全面推进。到2022年,录播教室覆盖率达80%,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的录播教室全覆盖。
(二)系统平台打造
1.推进系统平台建设
建设标准统一的区域系统平台,形成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教育数据互联互通。以系统平台为中心,纵向对接省“之江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教育管理各类系统和区、县(市)教育大数据中心,横向对接学校智慧校园系统,外接城市大脑,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构建“3D”系统平台框架。
2.优化各类功能应用
逐步汇聚办公OA、师生管理、督查督办、安监应急、考务管理、报名缴费、教育资助、视频会议等管理应用,实现业务流程优化提升,建成统一的“网上”和“掌上”办事大厅,促进政务、校务高效协同运作;兼容绍兴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直精准教学大数据平台,搭载网络教学、评估、科研、师训、直录播功能,全面支持线上教学业务需求。
3.加强资源系统建设
引导学校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完整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构建区域优质教学资源体系。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打造一批课件、课例、微课、教具和教育教学视频,到2022年,全市基本实现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架构,省同步课程建成数达到400个,优秀微课程数达100个。
4.形成网络规范标准
完善教育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基于系统平台认证机制,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平台接口规范、编码标准、数据权限管理,形成使用规则、质量治理等机制。基于学科内在逻辑,探索制订数字教育资源规范,构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知识图谱;逐步实现教学课件类资源兼容,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5.改革资源供给服务
完善优质资源供给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教育信息化开放合作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渠道,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衡、普惠、便捷水平;鼓励教师自建资源供给,保护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探索优质资源的交易机制;探索根据类型与等级评定、用户评价、资源有效使用率等指标,建立资源价值评定机制。
(三)教育治理优化
1.外联智慧城市建设
基于优化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与“最多跑一次”改革需求,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为途径,梳理各个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事项,打通与公安、食监、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共享,逐步建立健全面向社会的入学转学、考试报名、教育缴费、餐饮服务、校园安全等网上政(校)务系统,构建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强化管理流程重塑
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完善办公OA、师资管理、财务管理、招生考试、学籍系统、教学研训、教育资助、校园安全、事业统计、督导评估等业务系统;深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应用,逐步重构管理方式、再造管理流程,至2022年底,教育管理服务初步实现过程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
3.突破学校治理重点
夯实幼教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基础,推进教学手段变革与资源建设应用;引导义务教育特色发展,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利用可穿戴设备、校园智能系统、大数据等技术,收集和分析日常数据,完善过程性评价;推进普高精准教学,形成个性化成长手册,科学制定生涯规划;加强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着重基于区域、行业特点专业教学的资源库建设;拓展高校网络课程开发,提升优质、规范、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服务水平;以线上教学为支撑,以碎片化学习为途径,以“学分银行”为评价手段,打造泛在化的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四)智慧教学创新
1.加强网络教学纵深推进
全面推进以同步课堂、线上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变革,融合专递课堂、直播课堂、点播课堂、名师课堂、双师课堂等不同教学方式,探索在线交互式教学模式与网络同步课程等的不断深入应用,搭建绍兴教育在线平台。强化云端优质资源建设及智能推送功能,积极探索家校学习新方式,协同教师、家长共同教育,形成在校学习家长参与,在家学习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推进学生时时处处学习。
2.实施精准教学因材施教
积极实施精准教学,通过采集教、学等相关数据,把脉教学现状,实现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量化管理和科学检测,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推进以市直普高学校为龙头的精准教学建设应用,辐射全市、全学段。到2022年,省精准教学学校达10所。
3.推动交互教学资源上云
大力促进交互式一体机、电子白板的应用,强化在传统多媒体教学基础上的交互式功能呈现,以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突出新兴多媒体资源的云方式使用,改进教师多媒体课件资源即时修改、保存、使用的有效性。着力推进教师的移动终端授课模式的有效应用,让教师成功脱离传统讲台的羁绊。
4.促进空间建设自主建设
在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综合平台的基础上,完善空间教学应用、资源汇聚、展示交流、数据评价等功能,深度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基于空间建设基础,推进个性化交互式教学开展、主题性资源整合、互动式交流展示、精准化师生成长评测。到2022年,之江汇年度活跃空间比例达80%以上,年度活跃度全省优秀;新建全市300个教师精品网络空间、300个优秀学生网络空间,建成20所空间应用优秀学校。
5.强化智慧教育综合评价
全面深化“学生数据”挖掘,精准描绘“数字学生”画像,努力实现“数据学生”转变。从综合素质评价、精准教学角度,大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个性化成长手册、生涯规划建设,完善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到2022年,试点建设10所学生综合素质智慧评价示范学校。
(五)信息素养提升
1.深度推进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搭建创新教育新平台,系统推进中小学编程教育,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以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支点,加强学生软件制作、应用能力提升。深入开展机器人、创意智造等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试点中小学机器人联赛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体系建设。
2.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逐步完成全市100%在职在编教师培训。通过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络研训、线上教学、主题社区等,促进学科教师信息化理念、方法的提升,养成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基本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3.着力加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为实现支持自身学习和支持未来教学两个目标,从基础技术素养和技术支持教学两个维度,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深度融合,大力推进iTeach教技创新讲师团建设。着眼利用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解决复杂教学问题,举办教师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创造机会加强智慧教学能力提升,打造一批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智慧教学名师。到2022年,iTeach讲师达100个。
4.有效促进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
加强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建设,实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计划,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发挥CIO引领作用,以信息化的思维,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引导教师团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现现代化学校的立体化发展。
(六)示范引领辐射
1.以创新手段变革传统教学方式
以变革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引导开展基于交互多媒体和网络空间应用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应用大赛、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等一系列项目,到2022年,形成100个智慧课堂示范课例。
2.以创新思维挖掘应用典型案例
以解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着力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案例。深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网络空间人人通”等建设项目,深度挖掘和提炼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典型推广作用,形成100个智慧教育故事。
3.以创新理念引领智慧校园建设
以信息化标杆校培育为目标,指导开展智慧校园整体建设。基于教育信息化2.0,扎实推进物联网、数字化实践基地、智慧教学、大数据管理评价的深入应用,建成5所省级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学校。以区域特色发展为导向,建成2个省级(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区域。
四、组织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区域、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破解教育难题,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引领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协调、指导开展教育管理、教学信息化工作。
(二)逐步完善工作机制,注重过程督导评估
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应用,探索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以政府买单为主,切实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以购买服务为途径,优化政府投入机制。制定区域、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完善长效督导评估机制。
(三)着力推进队伍建设,强化教技专家引领
推进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打造一支信息素养高、业务能力专、执行能力强的“种子教师”团队。加强教技专家队伍建设,突出先进理念引领,指导提升业务骨干队伍信息化水平。
(四)强化网络安全治理,营造安全可靠环境
建立健全业务数据规范化操作流程,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常态化安全扫描、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统一安全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监控防护体系。牢固树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强化师生信息、考试信息、缴费报名等敏感信息的重点保护。
- 上一篇
在线教育成全球教育合作新方向
杰西卡·沙罗克曼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兼职英语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她通过一家中国网络教育平台在线教中国学生英语。自2017年11月以来,她教过的中国学生超过500人。在美国,像沙罗克曼一样通过网络教中国学生英语的人还有很多。数据显示,通过各类在线教育平台教中国学生英语的北美教师目前已超10万名。自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停课让网络教学需求激增,这也为疫情之下被迫待业或失业的美国教师提供了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沙罗克曼说,她的月均课程量已从疫情前的85至100节增至150节,收入水平也相应增加。沙罗克
- 下一篇
NIC2020年7月:全球IPv6地址新增数中国最多
7月全球IPv4地址分配数量为57B,其中获得地址最多的是美国,52B;其次是巴西,2B。除亚太、欧洲、拉美、北美等地区IPv4地址已耗尽外, 非洲地区处于IPv4地址耗尽第二阶段。在过去的12个月, 全球IPv4地址分配数量为517B,其中获得地址最多的是美国,376B;其次是巴西,20B。图1 近12个月IPv4地址新增数最多的国家/地区(单位:/16-B)图2 近12个月IPv6地址新增数最多的国家/地区(单位:/32)图3 近12个月ASN号码新增数最多的国家/地区(单位:个)7月全球IPv6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