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化典型引领,创新在线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浙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远程教育等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助力全省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基础教育方面,各校利用远程互动视频、直播、点播等方式,以WEB、数字电视、APP、公众号等“多出口供给”和PC、移动终端、电视、电话短信等“多终端应用”的形式,统一开启了浙江教育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线上教学。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因地制宜,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策”落实相关工作,制定面向本区域的“互联网+教学”技术保障方案,在各级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整合社会力量,数字电视、PC端和移动端全方位一体,直播、重播、点播全时段覆盖,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和资源。
高等教育方面,各校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投入大量资源推进“互联网+教学”改革,加强一流“金课”建设。高校线上教学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课程教学秩序平稳。59所本科高校累计在各大平台开设在线课程39517门,在线教学教师40219名,学生线上学习累计4800余万人次。二是平台使用多元化。各高校教师结合实际使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平均每校使用平台12个。三是教学效果良好。从各校反馈情况看,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平均达92.5%。
理念与技术双管齐下,护航在线教学
针对大规模在线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支撑、教学形式、应用效度等问题,全省及各地积极从理念认识与技术保障两个维度进行优化,随着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引导、网络平台的流畅度提高、教师技术操作的熟练度提高、师生的适应度逐渐增强,在线教学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较高的认可,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借鉴意义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1.开展专项部署,科学谋划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成立线上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小组,指导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整合行政、技术、教研、教科研等部门力量协同推进。高校方面,各本科院校建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组长,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做到“一校一案”;建立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校-院-教研室-班级-学生”质量体系和信息收集及反馈网络。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之江汇教育广场服务专班,完善平台支撑,协调浙江电信、移动、阿里和浙江大学,从存储、算力、网络带宽、视频转码等方面对平台进行紧急扩容,全面优化平台性能。总体上,平台算力提升160%,独立用户并发访问量增至5倍。
2.省市平台兜底,县校平台保障
充分发挥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托底支撑作用,全面开放之江汇教育广场服务,立足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和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的定位,上线“延期开学服务专栏”,开设自主学习资源、防疫专题资源、共享精品资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公共卫生知识五个子栏目,为师生遴选和推荐适用资源。
其中,自主学习资源,在研判学生居家学习和线上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为原则,分批次、分学段、分年级遴选和推荐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安全教育、行为规范、兴趣拓展、心理健康等资源。
浙江省教育厅实施“助力中小学校线上教育教学行动”,依托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校汇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研修网等11家远程教育培训机构的近千种各类在线资源,以及网络教研、线上教学等专家在线支持通道。
各远程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各自资源及优势,为浙江省中小学校及教师免费提供教学资源数字化处理、在线学习辅导、评价、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资源;提供教师网络研训、平台磨课、在线试讲、在线集体备课等专业平台服务;并通过在线应答、服务热线、专家辅导等形式答疑解惑,帮助教师解决线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策”的实施策略,各县(市、区)积极优化已建平台,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选用成熟的第三方平台,开展以录播、点播、线上答疑等为主要形式的线上教学活动,高中(中职)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师生互动的网络直播教学、线上作业与评价等适切的教学服务。
针对平台(工具)多、应用保障要求高的实际,各地全力做好平台(工具)优选推荐、技术保障和应用指导等工作。根据在线教学初期在线教学应用平台的问卷调查,全省涉及选用的在线教学平台(工具)近200种。在实践中,学校层面原先的多平台(工具)应用,逐渐向多平台(工具)学科性、适切性功能支撑转变。
在高校,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各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推动教师探索直播教学、翻转教学、录播教学等多种在线教学形式;加大政策激励力度,相关高校出台“优课优酬”奖励制度,提高在线教学课时补贴系数。
3.学科资源为主,专项资源延展
之江汇教育广场延期开学专栏从三个层级推出自主学习资源。
一是组织学科类数字教学资源。发动数字资源基地校、名师网络工作室和网络教学空间教师积极开发专题类、素质拓展类、复习类等适用于在线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按照学科、年级,梳理遴选学科类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新增180225件名师资源、1255门网络同步课程;数字资源基地校开展2089节网络直播课程,开放7345节精品微课程。此类针对各学科和学段教师的资源,在全省问卷调查中受欢迎程度达97.6%。
二是从“五育”维度,组织开发专项性数字资源。从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组织开发专项资源。许多教师还结合学科教学,将疫情知识融入学科教学,形成学科特色资源。
三是各地各校从“五育”维度,通过区域或学校统筹骨干师资力量,统整、优化、开发在线教学资源,在线上教学期间形成了新的组织形态。
4.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精密智控
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开发了浙江省教育系统新冠疫情大数据平台,实时共享疫情防控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及时采集全省教育系统防控相关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省教育系统疫情现状进行分析和监控,为精准施策、精准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省教育厅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方案”的要求,从师生健康、管控力度、地区疫情、条件保障、制度保障等维度,建立健康指数模型,形成全省高校“一校一指数”和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五色图。同时,浙江省还依托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中国教科网,及时向高校共享师生“健康码”,支持各校利用“健康码”数据开展复学返校工作;搭建涉外疫情精密智控系统,动态掌握2.4万名外籍教师与留学人员基本信息、行程计划等情况。
5.尊重师生首创,因地制宜教学
各地各校创造性地不断优化在线教学的组织形式。汇聚区域优势力量的统一平台在线教学、数字电视一年级一频道、“学习任务单+微课(学习资源)+学习反馈”、“项目化研究主题+学生线下研究实践、查找资料+成果交流反馈”等应用效度颇高的教学形式纷纷涌现。
针对学生视力保护,由单一的视频性资源学习,向音、视频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类应用转变。在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和个性化学习、助推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的同时,也有效延展和促进了教师研修与家校协同领域的有效应用。
6.坚持“五个覆盖”,校企合力帮扶
浙江省延期开学在线教学强调“五个覆盖”,即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教师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五育”全覆盖,并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人群的线上学习帮扶落实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人员清单,逐个确认,对线上学习确有困难的,要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指导。
各地各校开展因网络、装备等技术问题无法参加在线教学的特殊学生进行摸排并制订相应措施,尽可能让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和偏远地区学生顺利及时接收到在线教学资源。对确有困难的特殊群体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单,采用“短信交流反馈+返校补课辅导”方式进行个别保障。
7.推广实践经验,强化典型引领
“典型引领”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全面开展在线教学的同时,浙江省从在线教学应用、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络同步课程等应用主题开展案例征集和推广,征集在线教学活动案例400余个,遴选优秀案例111个,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类别。
案例分享了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在“停课不停学”时期开展教学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截至目前,案例专栏阅读数20833次,传播数3866次,并通过各类媒体予以广泛推介,辐射带动在线教学理性而有效地推进。
逐步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
浙江将引导各学校借助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在线教学热潮,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
1.持续开展在线教学的调查研究
以延期开学期间在线教学为切口,进一步梳理延期开学期间全省线上教学的有效实践举措、成效与存在问题,研究和推进线上教学向复课复学转段的技术支撑策略,为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谋划提供决策支撑。
2.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谋划和推进之江汇教育广场2.0项目,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化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推进互联网学校、教师发展网络学校、家长学校和网络学习空间深化发展、深入应用,进一步对数字资源平台存量资源作体系化梳理,优化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和“公益+市场”的创新运作机制,构筑优质、完善、精准的全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在线教学运行平台建设,强化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提升高校在线教学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高校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对标“两性一度”标准,倾力打造“金课”,继续推进“五类一流课程”建设,探索建立省级一流课程动态调整机制。
3.推进大数据支撑的教育治理体系建设
以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思维,改革的共同体意识,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系统的自我优化机制,持续推进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高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着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持续加强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依托省名师网络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平台,不断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强化在线教学政策激励,创新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与学分管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
- 上一篇
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看涨 缺口高达50万至100万人
缺口高达50万至100万,实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看涨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呼吁,人才短缺是国家网络安全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大力培养网络安全实战、实用型人才。“技术大爆炸的背景下,新基建对安全提出了更多新挑战,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安全技术和发展理念的速度跟不上技术爆炸的速度。”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晶晶表示,目前每年网络安全相关专业毕业生仅2万多人,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缺口高达50万至100万人,尤其是实战型、实用型人才
- 下一篇
“新东方教室奸杀案”民事诉讼将第二次开庭,此前受害者母亲索赔175万
原标题:“新东方教室奸杀案”民事诉讼将第二次开庭,此前受害者母亲索赔175万9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新东方教室奸杀案”受害人母亲李洁处获悉,该案的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