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宁夏的学生在多维智能学习空间,智玩、智学。(资料图片)
2018年8月,教育部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启动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试点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助推教师教育改革、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为在全国层面推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宁夏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列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统筹推进教师智能助手应用、未来教师培养创新、教师智能研修、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智能帮扶贫困地区教师和宁夏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提升人工智能基础建设
宁夏制定《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宁夏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围绕六项工作内容,实施九大试点行动,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精准扶贫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遴选石嘴山市、西夏区等4个实验地区,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两所教师培养实验高校,银川一中、吴忠市朝阳小学等15所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学校,通过先行先试,引领带动全区学校和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推动教育创新变革。同时,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量化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督导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健全国家和自治区专家包县指导机制,推动专家入校开展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指导工作,帮助学校基于实际发展智能教育,提升试点工作成效。
宁夏聚焦短板弱项,通过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等重大工程,实现学校互联网200M带宽接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线互动课堂、“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区)和数字校园建设“五个全覆盖”,其中学校互联网平均带宽达到374M,超半数学校互联网带宽达到500M以上,80%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提前两年完成教育部提出的100M互联网接入全覆盖目标,架起了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指导实验学校建设人工智能教室、VR教室、机器人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功能室,推动石嘴山市、西夏区等实验地区建设人工智能教学研修中心、实践实训基地和创新实验室等,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学环境,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条件。
普及智能教学助手,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变革
以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指导全区95%的教师积极利用宁夏教育云教学助手、云校家APP等智能教学工具和配套教育资源,开展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授课、智慧检测、作业批阅等,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推进人工智能情境化教学创新应用,利用AR/VR等情境设备和学习资源,探索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促进育人方式转变。
建设远程同步智能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依托统一的宁夏教育云在线互动课堂平台,实现全区在线互动教室全部互联互通,推动86%的学校通过网络结对共建,普及应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累计开展远程同步教学和教研活动30多万节,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推进名校名师与普通教师开展线上师徒结对,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利用在线互动课堂、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实现城乡教师“智能手拉手”。如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闽宁对口帮扶,与福建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双师课堂、同步教学、远程实训、教师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
利用大数据,支撑教师智能研修行动,升级宁夏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设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智能化和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系统,将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研修等平台整合融入宁夏教育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累计培训教师10万余人次,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智能素养;支撑教师管理优化行动,在教育云平台建立教师基本情况、专业发展及管理测评数据库,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班级管理、教育研究等能力指标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开展全程监管和有效干预,提高了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增强了教师队伍治理效能。
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举办装备博览会、企业座谈会和新技术应用示范会等,吸引国内200多家企业来宁宣传推介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推动科大讯飞、阔地教育、洋葱学院等10多家企业在宁夏成立分公司,发挥企业在技术、资源、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推动试点建设和教育发展相互赋能。指导各县(区)和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电教馆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应用研究、创新实验、人才培养等,加快形成一批科研和实践性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区开展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教育社会实验,探索人工智能助推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
深入研讨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融合
下一步,将在石嘴山市召开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现场会,广泛总结在全国推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模式和成功经验,深入研讨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是完善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环境。加强智能化基础建设,建设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现代化智慧教室,为教师开展智能研修、智能教学等提供支撑;支持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技能实训基地、教育实验室等,提升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是扩容升级宁夏教育云平台。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建设区块链身份认证系统、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优化平台总体架构,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建设教师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开展教师画像工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教师队伍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升级教育云智能教学助手,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提供多元教育服务,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精准化需求。
三是推进人工智能常态化应用。推动智能教学助手应用全覆盖,指导教师利用优质资源和教学工具,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三个课堂”与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全面融合,充分发挥名校名师辐射作用,引领带动普通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探索面向未来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将中小学教师培训资金(国培和区培)的30%用于“互联网+教育”专项培训,分级分类推进全员轮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智能素养;支持宁夏大学和宁夏师范学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创新未来教师培养模式,为智能教育发展培育“种子”。以省为单位,组织全区校长、教研员和教师开展信息素养测评工作,并根据测评结果实施靶向培训,提升干部、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力。
五是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加强校企合作育人,吸引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落地宁夏,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智能实训等,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多边生态;完善专家落地指导机制,推动学校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指导和教育研究工作,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构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新形态。
作者:本报记者 黄蔚 通讯员 高顺利 王帅
- 上一篇
陈文智:高校治理体系中的信息化能力建设
高校治理的机遇与挑战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大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治理本身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也重点强调了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即深化实施“首位战略”(始终将人才和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建
- 下一篇
2020年河南省高校IPv6推进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11月19日,“河南省高校IPv6推进工作会”在郑州如期举行。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河南省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主任、郑州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李占波教授,河南省信息中心副主任于颖以及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焕乐等领导与来自全省近130所高校的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会议。会议现场本次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上,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对全省IPv6规模部署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IPv6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