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如何“破壁”?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年会暨第二届“创教育 创未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校外教育机构代表、相关企业代表50余人参会,共话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入到教育中来,必然会引起教育形态变革。他从平台+,构建学习者、教师、人工智能的新三维关系,变革教育创新模式,开放供应链,创新实践引领,数字普惠和学会数字化生存等方面提出了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行动方略。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方向忠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核心还是要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他解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不同学段的不同课程目标,提出小学阶段要“重体验,轻逻辑”,初中阶段要“重思想,轻算法”,高中阶段要“重应用,练编程”。他还表示,当前创客课程中对硬件部分的关注还不够,要加强对硬件部分的设计,给学生一个系统的观念。
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会长卢晓明分享了上海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校外活动的基本情况、成效和实践中的思考。他强调,要形成校外教育单位、高等院校、社会企业三方合力育人的生态环境,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教育重点应在理解AI知识的基础上,能从活动中生成利用信息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动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2021年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将在开展课题研究、建设实践基地、开展儿童友好型智慧学习中心解决方案评选活动和少年儿童AI创意大赛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推进。
- 上一篇
“互联网+教育”构筑智能教育新生态
近日,由中央电教馆、科大讯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智能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上正式发布了《2020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中央电教馆领导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0多位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和200多名参会人员共同见证了蓝皮书的发布。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加速推进教育变革与创新,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未来教育如何发展?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博士等信息化领域相关专家
- 下一篇
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有哪些难念的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邓 涛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和提升,但很多高校的信息化部门自身建设却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1.定位模糊。工作偏向于服务,缺乏统筹和协调能力,“没问题时想不到、沾边事情甩不开、出问题时撇不清”。2.经费不足。很多本科院校用于网络建设和运维的经费一年只有一两百万元,高职院校普遍更少,而且存在投入分散、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3.人少事多。一般只有十几人甚而少至几人,人均服务师生1000人以上。工作繁杂而琐碎,整日疲于应付,四处“救火”,负责内容包括基础网络应用、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