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有哪些难念的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邓 涛
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和提升,但很多高校的信息化部门自身建设却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
1.定位模糊。工作偏向于服务,缺乏统筹和协调能力,“没问题时想不到、沾边事情甩不开、出问题时撇不清”。
2.经费不足。很多本科院校用于网络建设和运维的经费一年只有一两百万元,高职院校普遍更少,而且存在投入分散、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
3.人少事多。一般只有十几人甚而少至几人,人均服务师生1000人以上。工作繁杂而琐碎,整日疲于应付,四处“救火”,负责内容包括基础网络应用、信息安全、安防监控、教学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
4.缺少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缺少顶层规划,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人员,对业务系统事先理解不到位,需求不明,反复提意见,造成项目成本高、周期长、体验不佳,在部署和使用中出现问题往往都推给信息化部门。信息化部门成为“背锅侠”。因此,信息化部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多为被动配合,不会主动参与。
5.岗位吸引力低。高校信息化部门专业要求高,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却和社会上同类岗位相差较大。科室设置较少,一般只有两三个科室,晋升通道狭窄,无论是对外招聘还是校内选调,报名者少,招人难已成普遍性问题。
6.疏于沟通协调。信息化部门在高校中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在资金预算、人员编制、管理权限方面得到的支持有限。再加上技术人员过于专注具体事务,不善言辞,和其他部门沟通时多在划清边界,很少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无法赢得信任和理解,造成恶性循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历来注重信息化建设,2014年就制定管理信息标准,并逐年完善,新业务系统在立项时就要求遵守校标,并能与数据平台对接,上线前进行定级,二级以上系统需经过等级保护评测。
学校先后出台《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网站建设和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网络与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办法》《数据管理办法》《新媒体管理办法》《信息技术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等规章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厘清部门职责与边界,落实开发运行规范。校内各部门逐步形成共识。
2017年,学校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为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信息化办公室与校办公室合署办公,统筹协调全校信息化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编制调整到9人,且人员全部满编。在学校支持下,将网络接入和办公电脑维护工作外包,驻场人员6名,使得信息办人员能够专心从事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
信息办岗位均为计算机工程系列岗位,人事政策规定,只要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在满足年限和指标要求的条件下,即可解决职称聘任等待遇问题。
学校制订5年和年度信息化建设规划,按规划对全校信息化项目申报进行审定、对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进行考核。
信息办建立以私有云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提供统一计算和存储的网络资源、基本备份和网络防护服务。各部门向信息办申请虚拟机后业务即可快速上线,无特殊情况,禁止采购服务器、存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在系统部署和运维方面减轻了不少压力。
2019年,学校建立新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服务事项120余个;依托钉钉平台,已上线数十个各类移动应用,疫情期间开发抗疫小程序,提供健康情况填报、统计、出入控制、请假审批、访客入校申请等功能,根据需求变化快速迭代。
学校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师生们切身感受到便利,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部门的美誉度。
- 上一篇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如何“破壁”?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年会暨第二届“创教育 创未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校外教育机构代表、相关企业代表50余人参会,共话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入到教育中来,必然会引起教育形态变革。他从平台+,构建学习者、教师、人工智能的新三维关系,变革教育创新模式,开放供应链,创新实践引领,数字普惠和学会数字化生存等方面提出了数智时代
- 下一篇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习近平同志围绕网络强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网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