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发起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 中外高水平大学学子"同上一堂课"
2021年新学期伊始,清华大学发起全球融合式课堂(Global Hybrid Classroom)项目,利用在线的方式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学生“同上一堂课”。清华学生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同学,将有机会通过实时在线的方式学习对方学校的课程,并获得学分认定。
2020年12月,来自世界6大洲14个国家的17所知名大学与3家在线教育机构共同创立世界慕课联盟(Global MOOC Alliance),康奈尔大学、法国交叉科学研究院等均位列首批20位创始成员名单中。该联盟秘书处设立在清华大学,并由清华大学担任联盟首届主席单位,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担任联盟创始主席。
2021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面向世界慕课联盟创始成员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开放了计算机系、经管学院、人文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建管系、电子系、语言中心的17门线上线下融合式课程。开学第一周,首批圣彼得堡国立大学68位同学加入清华大学课堂。清华大学学生也将陆续加入亚琛工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海外高水平大学课程学习。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陈文光教授“大数据系统导论”融合式课堂
参与了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的授课教师们纷纷表达了对项目的感受和期待。计算机系陈文光教授分享到,“本次探索利用了创新的学习方式,服务了我们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国际、更多元、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全球理解。”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1)(英)”课程授课教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沈渊副教授表示,“全球融合式课堂采用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与全球高水平高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让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学习交流、相互启发,为清华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培养环境和学习体验,实现更开放的教育。”
清华大学经济系刘潇副教授本学期开放了三门课程,她表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两门课程会涉及到很多中国数字经济平台设计的研究内容,所以通过这次项目正好可以向国外同学介绍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期待通过中外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到为什么同样的机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效果不一样,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到理解国际差别以及促进全球交流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刘潇副教授“实验经济学”融合式课堂
“博士生英语”课程授课教师、清华大学语言中心副教授杨芳表达了对课程效果的期待:“在课内外,通过小组学术交流,把自己的研究和同伴分享,告诉世界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中国,同时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沟通,增进了解,建立学习共同体”。
来自俄罗斯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9级硕士生费杰同学听说本项目后,主动表示希望担任“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助教。他谈到:“同为俄罗斯学生,我很高兴能够服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同学们,这是让俄罗斯学生了解清华,学习清华课程的一次好机会,也期待通过本次项目,能够让清华和俄罗斯高校建立起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说:“一个人在校园当中能够遇到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观察对象的可能性毕竟是有限的,但靠着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却可能开辟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指引更加宽广的道路,涵养与共心智,深植与共教育,让面向全球体认的教学、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长先走起来。”
未来,清华大学将进一步扩大项目合作高校的规模,不断总结新冠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利用在线教育持续推动创新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推动建设更开放、更融合和更有韧性的大学。
- 上一篇
施建国:“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聚焦何处?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让2020年成为了对教育信息化而言尤为重要的年份。2021年1月3日,《2020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第三版蓝皮书的主题为“共享泛在智慧的教育新家园”。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蓝皮书发布会暨主题论坛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教育界大咖齐聚,在2021年的开端,线上线下共话未来智慧教育。网络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0万。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与“第一教育”对论坛专家的演讲内容进
- 下一篇
职教看深圳:“中国特色”还是“世界方案”?
两年前,毕业于东部某大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王新来到深圳。每次看到公共场所贴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他的心中都会升起一股暖意。“深圳是一座很有创新活力的城市,这很像我的性格。”走出校门后,王新一直从事前端开发、网站设计等工作,但软件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如今的工作他越来越难以胜任。伴随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软件基于云端开发,使用各种云服务更快实现自动化交付的特征愈加突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能力的岗位要求也让他越发感到捉襟见肘。学科交叉也是当下本硕博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看似只需“补短板”,但实际上撬动的却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