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刘希娅:教育类APP铺天盖地隐患多
“前段时间,我女儿让我下载一个教育APP。最近我发现她做题时经常用这个APP,只需扫一扫问题,答案和解题过程就出现了,有时候同一道题扫出来竟然有三种答案。这时我才发现,她只是用这个APP完成了作业,照搬了过程和答案,一直没有搞懂解题思路。”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在对家长的调研中听到的一个小故事。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每年提交的建议都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息息相关。今年她带来的《基础教育阶段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建议》,关注的就是教育类APP的滥用问题。
刘希娅调研发现,部分教育类APP与在线学习平台缺乏教育专业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下降,比如快速获取答案、错漏百出、夸大宣传师资等。部分教育APP与在线学习平台,为获取利益推送色情、暴力广告甚至挑战制度红线,不利于学生社会性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缺乏有效的准入、监管、约束及退出机制;以课外补习机构为主导,形成人工智能学习产品与课外补习机构、媒体甚至部分学校、教师的经济利益链条。
调研得越深入,刘希娅越焦心。据此,刘希娅提出建议:
首先,加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专业研究。在规范研究导向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如何采用互动式学习方式,避免单向传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团队方面,探索以学校引进专业人士进行技术研发,实现“教育+互联网”模式,探索建构“人机协同”“A1教师与真人教师协同执教”的教学模式,两者优势互补,融合教育。
其次,完善智能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学校使用线上学习产品的相关规定、建议。
最后,她建议媒体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减少大量线上学习产品对教育的干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学习类产品广告的专项督导,严格建立准入机制,降低黄金时段、头版头条等宣传此类产品的比率,减少学生、家长焦虑;进一步强化问责机制,人工智能学习产品出现问题,加大对相关媒体的处罚力度;还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监管,针对学校、教师有偿推广人工智能产品的情况,要从严处理。”刘希娅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唐琪 杨国营)
- 上一篇
13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记者梳理名单发现,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关高校纷纷开设对应专业,希望能培养相关人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高校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经过规定程序报教育部审批,方可进行招生。从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统计结果来看,本次评议,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
- 下一篇
线上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插上翅膀
3月1日,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数学老师王香山站在新媒体教室的大屏幕前,与26公里之外的石嘴山市惠农区回民学校六年级学生进行互动,在清晰洪亮的声音中写下学生的答案,另一边的大屏幕上同步显示。作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的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借助智能教学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深入融合,成立了10个“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小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该校与惠农区回民学校结对,定期共上一堂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考虑到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老师会提前备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