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忠代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在‘为人工智能培养人才’和‘利用人工智能变革教育’两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表示,但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教育变革,都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一方面需求很急迫,另一方面则是发展面临较大的瓶颈与困难。
蒋昌忠说,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位居前列,中国高校在人才发展上的投入也最为明显,但却没有一所进入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数量的前十;而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存在标准缺失、跨学科课程体系缺乏、师资匮乏、课外与课内资源对接不够等问题,也容易造成未来5-10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体系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拉开我国智能人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大多数人工智能教育产品还停留在“噱头”层面予以推介售卖,难以真正助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变革;人工智能对人类的逻辑思维、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也需高度关注。
分析其原因,蒋昌忠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供需双方不对称,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理论体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市场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据此,蒋昌忠建议将人工智能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统筹部署、推动落实,统筹多部门协同形成人工智能教育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管理链等环节,鼓励并引导国内一线企业深度协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制度体系,采用教育牵头、跨部门协同的方法规划治理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政策。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蒋昌忠建议鼓励领先企业、行业服务机构与各级各类学校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搭建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人工智能领域工程能力训练平台;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支持高等学校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鼓励和支持国内学生赴人工智能优势国家留学,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要依托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和人工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区,以区域为单位,推动人工智能助力在线教学全过程,推动将人工智能前沿创新创造技术及时转化为在线教学新产品。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核心问题,蒋昌忠建议科技部门与教育部门可通过共建前沿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组织攻关研究;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国家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各类国家级创新基地的培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唐琪)
- 上一篇
7万字“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教育安排得明明白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规划纲要草案)日前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2035年教育远景目标是什么?“十四五”规划对教育做了什么安排?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具体有哪些指标?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规划纲要草案共19篇、45章,正文字数超过7万字。“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规划纲要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2035年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规划
- 下一篇
线上知识付费潮流中的青年人:寻找消费与求知的平衡点
本版图片均为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走进地铁,戴上耳机,90后青年书涵打开英文学习应用程序。在购买了800个“单词上限”后,他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筹备留学期间,他购买了网课,下载了笔记软件,开通了某知识网站的会员,还付费参与了五六场线上讲座。书涵的手机上,为学习下载的应用程序占了满满一屏,单是网课一项,他的花费已经超过5000元——“为知识付费嘛,值得。”这样的想法并非他所特有,而是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共识。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7年以来,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