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与吕述望先生商榷:何以图强

2021-03-17 20:11:50教育热点
近日,一段名为“中华公网共图强”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吕述望先生提出:中国没有互联网,只有因特网,实际上是用美国的网,美国的服务。进而吕述望先生认为中国根本不是什么网络大国,只是美国因特网最大的用户国。以上说法真是大错特错。什么是互联网?吕述望先生“世界用的都是一张网——美国Internet”的说法,很显然是概念性错误,说明吕述望先生还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网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串连成的庞大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网络以一组

  近日,一段名为“中华公网共图强”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吕述望先生提出:中国没有互联网,只有因特网,实际上是用美国的网,美国的服务。进而吕述望先生认为中国根本不是什么网络大国,只是美国因特网最大的用户国。

  以上说法真是大错特错。

  什么是互联网?

  吕述望先生“世界用的都是一张网——美国Internet”的说法,很显然是概念性错误,说明吕述望先生还不懂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网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串连成的庞大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的全球化网络空间。这个网络由分布全球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互联网不仅已成为网络空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还推动网络空间迅速成长为人类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疆域”,为构筑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互联网是网际网络,所有连入的网络都是平等、开放的独立主体,不可能存在美国一网独大的问题。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且在当前中国社会中久久挥之不去呢?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互联网诞生在美国。2020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50年前,互联网的前身APARNET于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机完成联网。此后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设,连接全美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供100多所美国大学共享资源,NSF网最早采用了TCP/IP协议。

  吕述望先生习惯性地认为,因为互联网是诞生在美国的一张网,因此它就是一张“美国网”。这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经济思维模式——土地是谁的,土地上的出产就都是谁的。然而自打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由于市场的需求和推动,地缘思维就被打破。今天我们乘坐的飞机、高铁、汽车,从设计、元器件生产、制造和装配,没有一样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工厂完成的。互联网,一个现代文明的产物,不能再以其发明于美国,就认定它是“美国货”。互联网是一个工具,谁用,就是谁的。

  误解的产生还因为美国是目前网络技术最主要的贡献者。从时间轴上看,美国从一开始就在互联网体系架构的核心技术研究和国际标准数量上占据优势。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依然保持着引领互联网国际标准不可撼动的地位。在现行的互联网国际标准中,由美国作者发布的RFC超过6000个,IETF的作者累计已经超过3000位。互联网在美国最初是为科研服务的,其主要目的为用户提供共享大型主机资源。随着接入主机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还陆续在互联网上开展了商业活动,互联网开始商业化进程。互联网在便捷通信、信息交互、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使其成为了全球信息化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用了20多年时间,已经从一个互联网的“旷野”成长为互联网“巨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跃升,成为世界互联网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大国力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1年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较2020年3月增长8885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就应用规模而言,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与此同时,中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领域,也已经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地位转变,国际互联网话语权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于90年代开始参与IETF的工作。从2013年第88届IETF会议以来,中国基本上保持参会人数第二多。中国作者发表了越来越多的RFC,特别是在IPv6过渡技术等新的重大需求和原创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作者实际上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促进开放合作。必须摒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通过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中国互联网人始终不懈努力践行这一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与合作,使中国能够为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从一个互联网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互联网强国。

  图强并无他法,唯有贡献中国智慧,与世界共享科技成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互联网络 共筑安全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在《纲要》中,中国再一次提出:“倡导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建设,构建保护数据要素、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协调合作机制。”网络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定义的互联网安全不是“偏安”。中国不搞局域性的安全,而是和各国一道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也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真正症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是对吕述望先生闭门搞安全最有针对性的批驳:“有人认为关起门来搞更安全,不愿立足开放环境搞安全”,“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这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

  古往今来,很多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用得好,科技可以造福社会进步,服务民生幸福;而用不好也可能会损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自建“国域网络”一旦面临安全攻击,我们实际上完全丧失了全球技术支持,想象一下,中国必须以一国“洪荒之力”对抗全球病毒、攻击、黑客……,其结果只能是四个字——防不胜防。

  因此习近平网络安全观的核心,首先就强调了“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网络安全威胁日益突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其次,网络安全是动态的、开放的,而不是静态封闭的安全。只有立足全球开放的网络环境,通过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实时准确地把握世界网络安全最新态势,在全球网络安全对抗博弈中抓住规律,吸收先进技术、掌握前沿科技,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的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网络没有绝对的安全。一劳永逸的简单思路本身就是最大的隐患,是将整个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带入歧途的“掘墓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网络安全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世界是个地球村,一方面要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同时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互联网是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互联网治理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中华公网”怎图强?

  吕述望先生自诩是“互联网的掘墓人”,主张中国自建中华公网以代替互联网。这种观念更加荒谬。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携手共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下,很难想象中国自己研究建设互联网会比全世界一起做得更好。

  其次,吕述望先生的“中华公网”计划,其组网完全复刻现行的互联网体系,美国建立的internet换成“美国公网”,中国建立“中华公网”,日本建“日本公网”……连在一起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岂不是多此一举。

  再者,“中华公网”目前还只是个“名头”。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具体的技术体系、网络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也没有明确的建设方式和工程验证。笔者在此不妨为吕述望先生计算一下,中国要自建一张全球互联网需要从0基础开始设计,所有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全部推翻重来,运营商现有网络设备需要全部废弃,生产和购买新的设备在全国重新组网,成本之巨大,工程量之浩大几不可计。

  再就时间而言,中华公网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的“工业互联网”、“智慧中国”、“数字货币”等所有国家大工程都要先下马,直等到“中华公网”的建成之日。从1969年ARPANET开始到建成互联网的今天,用了50多年,自建“中华公网”的时间成本更不可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岂可依托于这个所谓的“中华公网”空中楼阁?

  吕述望先生提出所谓的“中华公网”的做法与谢建平先生推动IPV9如出一辙。无论是“中华公网”还是IPV9都不遗余力地强调所谓“网络主权”的概念,认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开放”自己互联网是一场技术垄断的阴谋,认为1994年中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全功能地接入互联网,导致了中国网络空间主权的“全局性沦陷”。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互联网主权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在于引领应用的创新,在于服务全球用户的需求。而以“主权”为名,行画地为牢建立“边界”,四面树敌之实,是中国网络发展的“掘墓”之术,取死之道。

  从政治和国际关系角度,自建自用网络无异互联网的闭关锁国,技术停滞不前,应用没有共享,是典型的历史倒退。国家局域网引发的是网络战国,最终导致网络帝国,逻辑上事与愿违。而吕述望先生强调的“汉字知识安全体系”,将造成互联网应用的“内卷”,严重局限了互联网的适用范围,阻碍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中华公网共图强”呓语尔。

  多些专业精神,少喊些口号

  国际互联架构委员会IAB在2016年就曾发表声明,要求IETF新的RFC标准全部在IPv6基础上进行优化。这表明IPv6是互联网无可争议的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当前正是“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最好发展时机,抓住这个机遇,全面发展IPv6,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迎头赶上,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赢得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以两办通知为起点,在推动IPv6规模部署的框架下,2020年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进入“网络换轨”关键时期,IPv6部署和应用均取得实质性发展,截至2020年8月,我国已分配IPv6地址用户数达到14.51亿,IPv6活跃用户数达3.64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达到40.32%。针对互联网“卡脖子”问题,我国在IPv6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等大量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执技术之牛耳,做创新之先锋。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科技迅速与工业、农业、金融、教育、医疗等主要国民经济产业深度融合,使“创新驱动”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逻辑,借助IPv6重新定义传统业态,驱动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中国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输出国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网络强国。

  吕述望先生一直以互联网专家的身份批评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但从他1965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吕述望先生主要从事的是电子学的基础课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研究方向是密码学和信息安全,其主要职务是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主任。从未看到他与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有任何交集。没有专业的互联网学术背景,却以专家的身份,喊空洞的口号,提虚妄的建议,实在不足取信于人。

  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有严谨的学术思想,丰富的技术实践和认真的科研精神。希望吕述望先生多些专业精神,少喊些口号,正确地把握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要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者,而非高喊空洞口号的“掘墓人”。

  作者:张彤

◐◐◐◐●☛█▼▲◐◐◐◐●☛█▼▲HtTp://wWW.succedu.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