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设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案?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强调了绩效评价对企业管理的意义。据文献调研,针对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国内外均有研究及应用案例。
从时间上,国外欧美国家要先于国内,2000年美国 NCREL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与NCRTEC (North Central Reg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sortium)合作开发了enGauge教育信息化评估工具,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开发了StaR教育信息化评估工具,英国的教育通讯和技术署于2006年3月发布了SRF The Self-review Framework评估,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教育信息化评估指南》报告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概念框架;国内开始于2003年,其后10年有5个国家级课题和1个部级课题支持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分别在2006年和2011年达到研究高峰,由复旦大学主研,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7所高校共同参加了“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课题组于2007年12月,给出了现行的官方版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评估实践,国内关于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相对较晚,但也已有相当数量的评估体系研究和实践活动。从2004~2014年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方法运用情况来看,尽管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是令人欣喜,但大多数是相邻学科知识方法应用领域的拓展,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自身的方法论远未完成。
本文将聚焦在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容易造成的说服力不足、可信度不强、操作困难等方面问题,给出一种评价方案设计方法,并以浙江大学实践为例进行方法应用说明。
问题与设计
当前在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指标体系有没有,也不是定性方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数学模型等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的问题,而是评估的说服力、可信度、可操作性问题,即评估所得出的结论和评估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对问题具有说服力;结论和主体感受是否相一致,可信度有多大;结论能否聚焦到具体问题,对信息化工作改进是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变成日常可操作的事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需要建立一个评估要素模型来综合评估的各方面因素,以方便评估工作开展。
评估不仅是对结果、效益的反映,也是对组织信息化战略实施过程的检测,发挥着导航系统的作用,基于高校普遍的信息化组织体系,从主客体关系看,我们把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的个体和组织,根据角色划分为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主要是学校,因为高校信息化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经费投入,生产者是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一般是信息中心、现教中心、信息化管理办等相关机构,消费者是体验信息化应用的师生用户和实验室、院系机关等部门。考虑到评估会涉及到成本、周期等方面,结合高校的一般做法,我们选取项目作为三类角色的共同焦点,构建如图1的以人为本的评估模型:
图1 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
生产者和投资者之间主要的关系是经费,投资者通过对项目投入经费,由生产者负责项目的建设和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的关系是应用与服务,生产者通过项目建设和服务建设,向消费者提供成果,为师生消费者解决日常教学(学习)、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日常活动中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运行成本与效益,投资者希望消费者通过消费信息化应用和服务,获得日常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主要反映在互联网+所带来的价值。
理想的情况是,在我们启动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同时,应该配套有专门的评估方案,以便对其效益进行评估,并及时对项目作必要的调整。通常情况下,评估工作需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首先是评估维度的选取,其次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估数据的获取以及评估工具的支持。由于评估工具的建设不存在技术瓶颈,所以不在本文论述,我们重点考虑前面三个方面。
评估维度选取
评估维度的选取跟评估目的紧密相关,国家层面通常以精准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科学决策,辅助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为目的,吴邸团队借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宏观发展指标,并经过多年的反复检验与不断修正,构建了一套适用性强的评估指标框架,评估指标框架包括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五个维度,这类评价对维度的选取面面俱到,囊括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研究机构层面,更侧重于信息化对教育所形成的结果及影响,如“ICT促发展伙伴关系”联盟,在2005年开展了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以ICT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影响、监控与评估、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规划和实践、具体教学工具、教师教学、内容与课程、教育和学校政策等视角对ICT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评价。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教育信息化评估指南》报告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概念框架,主要由6个要素组成:学校、系统、教师特征、ICT教学实践、学生特征、学习成果。王河堂从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给出了其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
总体上,信息化评估的目的从衡量角度主要分为水平性评估和作用性评估,水平性评估多用于投资方或政策制定方对信息化整体能力的掌握,作用性评估多用于交叉学科研究,在于发现事项发展的影响因子,从而指导相关布局作出合理调整。通常情况下,水平性评估和作用性评估会同时需要。
评估指标体系制定
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依赖于评估目的和维度的确定,一旦评估目的和维度确定,可以从水平性评估和作用性评估两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水平性评估指标一般为成果性描述,如在基础设施维度,反映基础网络建设水平的指标,可以包括校园网出口带宽、校园网主干带宽、桌面带宽、无线网络覆盖面积、无线AP个数、机房达标等级、等建设成果类指标。作用性指标一般为应用成效性描述,是成果被使用后所发挥的作用,如人均带宽、无线超并发掉线率等应用性指标以及用户满意率等主观性评价指标。
评估数据获取
评估数据的获取依赖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主观性指标和客观性指标,从数据获取方式看,主观性指标最常用的数据获取方式是调查问卷,在欧洲,电话访谈也是常用的方式,客观性指标一般可以从信息系统直接获取。从数据状态看,有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过程性数据包括各类用户行为日志、网络日志等信息,结果性数据一般为统计结果。评估数据的质量保证是数据获取环节的重点,因此评估数据获取不是简单的从数据源头导入数据,必须对数据的语义、格式、合规性、合理性等进行预处理和评测。
评估要素模型应用
下面以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效评估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本次评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自我评估,目的在盘家底,通过盘家底发现薄弱环节,从而分析并指导“十四五”规划的制定。
基于上述目的,我们以项目为单位,分三步开展工作。第一步,从水平性评价和作用性评价两个维度给每个项目制定一套评估指标,而项目所属的分类就是整个成效评估的一级维度,根据“十三五”规划,学校把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五大空间,分别为网上办事、在线教育、信息发布、学术资源和个人信息。因此,对项目的评估实际上是对信息化支撑学校办学核心业务的能力评估,能够回应投资者对经费使用效率的满意度,也能够反映师生消费者对信息化应用服务的满意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制定了如下的项目绩效评估指标收集模板:
指标项需要根据评估目的和项目特征进行提供,另外增加了时间维度和人的维度,根据学校角色,把人细化到学生和老师,组织机构细化为学校和学院两层,加入人的维度是考虑到师生信息化建设的消费者,成效最终要体现出为师生带来的利益,是作用性指标的一种体现。
以“学在浙大”教学平台为例,部分指标定义如图2。
图2 指标定义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指标定义收集数据。由于指标来源于实际的信息化项目,收集数据在技术上不存在难点,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即可解决,问题主要出现在项目实施之前没有考虑到评估的需要,系统没有记录相关的数据,或者记录不全面。因此,理想的情况是,在我们启动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同时,应该配套有专门的评估方案。针对数据不全的状态,拟通过系统优化、系统改造等方式逐步完善。
第三步,通过大屏等方式呈现数据,能直观反映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全貌。我们将项目评估信息投影到经费,可以反映出投入产出比,方便学校经费主管部门了解经费的作用;将项目评估信息投影到师生消费者,可以反映师生对信息化的获取感;将项目评估信息投影到生产者,可以反映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图3是反映师生信息化获取感绩效评估的“福袋”。
图3 信息化年度数据账单
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更是系统性的工作,本文仅提供了一种正在实践中的评估思路和方法,希望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真正带动以评促建,带动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规范与高效。
作者:谢松山、丁浩然、赵亚萍、张紫徽(浙江大学)
责编:项阳
- 上一篇
起底在线教育乱象:“话术”+“套路”收割家长
“名师出高徒,网课选××”“名师直播课就上×××一课”“上网课,用×××”……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袭来时,有几个家长能心如止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在线教育按下了“快进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超过了此前10年的融资总和,多家在线教育机构融资金额屡创新高。甚至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2年,K12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但是超预期的加速发展也使在线教育乱象频出。“课程低价兜售、网络媒体高强度宣传、推送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心理焦
- 下一篇
定了!28部门联合发文,有序发展在线教育!
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2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由教育部牵头负责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加快智能技术应用,推动各类综合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鼓励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