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从师生需求看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和展示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主要依托,已经成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方便地引入国际学习资源、展示国内办学成就、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黄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对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再认识
2020年,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如何开展教学,对学校是一场考验,既是对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考验,也是对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的考验。
如何开展好教学,对教师也是一场考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与技能如何,能否自主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做好在线教学环境下的课堂组织。
能否学好,取得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的学习效果,又成为了对学生的考验。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疫情下的种种挑战也成为机遇,快速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变革,广大师生行动起来,积极应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在线教学瞬间开花,云端实习也快速展开,与此同时,广大师生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全面展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信息化与教学的结合形成了教学信息化,既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又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学信息化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推动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信息化水平,事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水平,事关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长期发展中,教学信息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师生眼中的教育教学信息化需求
广大师生是信息化的具体使用者,是信息化的用户,他们的需求就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导向,他们的使用情况,是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成效的直接检验。
在北京林业大学教学信息化实践中,我们总结,教务教学对信息化的核心需求主要集中在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智能教学、在线课程、学习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
一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教务信息化的需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环境信息化。主要是对计算机多媒体使用与控制方法、PPT制作技巧、视音频编辑、网页制作、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录播等信息技术的需求,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环境的集大成者之智慧教室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可以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想象力,为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提供良好教学环境。
2.教学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对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要围绕贯穿教师教学活动始终的教学日历填写、课表查询、学生评教、教室借用、调停课办理、成绩录入、报表打印等具体业务,建设一个流程合理、操作简单、功能全面、高度智能、兼容性强,能够支持不同形式终端操作的教务系统。
3.教学平台信息化。主要是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建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二课堂。很多老师期望学校建设自有和通用型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网上在线教学、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包括翻转课堂),要支持基于直播或者视频的在线交互式教学模式,有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功能,具有移动学习功能,支持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教学。
4.教学资源信息化。主要是对教学资源库和相关检索、制作工具的需求,期待建成以共建共享为目的,以专业标准库、网络课程库、精品课建设库、特色专题库、专业试卷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等为主体的资源库。推行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制作、管理、信息发布、教学交流、资源共享与交流都能在网上进行。
二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务信息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学生们期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化”、“泛在化”。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课堂讲授+网上研讨、网上模拟、网上实验”,课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短视频、小练习、交互式测验等网络版学习资料。通过融合,学习无处不在,既随时可以开始,又灵活多样,以青年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
2.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用点播、积分、点赞、刷脸、游戏、互助、弹幕等网络时代流行的方式取代传统枯燥的教学管理方式,使课堂教学活泼多样,由“无形拒人于千里之外”变为“将学生引向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3.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条件。不断推进功能不同的智慧教室、即时互动教室、演示模拟教室、翻转教学等新型教室建设,添置人文化、小型化、舒适型、活动式桌椅,配齐配优交互式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实现无线网在校园的全覆盖,方便学生随时随处学习。此外,还要适当保留网络条件下的电脑学习教室。
4.与时俱进的在线学习平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具有直播教学、视频教学、作业互评、在线考核、在线互动等功能的校内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网上“教室”,形成学生的第二学习空间(自主学习空间)。与此同时,还要为学生列出课程推荐库,如受众面广的通识课程、名师或优秀教学团队领衔的品牌课程、富有学校专长的特色专业课程。
5.科学合理的在线学习管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了在线学习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之相匹配是必须要有好的管理。要完善选课制度,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要有效合理解决平台学习、网上学习学分认定问题,实现学分等效认定,要制定校外课程认定办法,建立学分互认的实施细则。
三是教学管理人员对教育、教学、教务信息化的需求,体现在如下几点:
1.信息技术要有利于满足不同管理主体需求。教学管理人员希望,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革新以往的随机管理和行为管理,开始实施需求导向的目标管理,通过分解各阶段的目标来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满足校领导、教务处、学院、教师等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要。
2.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教务管理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建立现代化的教学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将教学管理中各要素融入到系统中,使得教学管理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静态变为动态,实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全面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图1)。
图1 传统与信息化模式教学管理对比
全力推进基于需求的高校信息化
信息化没有走入核心业务,说明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边缘层;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决定着核心业务的现代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
在“十四五”良好开局的新时期,我们更要紧抓机遇,在疫情时代教学信息化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高校信息化。
第一,设计先行,加强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的第二次基建,是学校硬件条件的再腾飞,需要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需要教务处、科技处这样的业务部门通力配合,精准梳理业务需求;需要学校信息化、国资、招投标等部门组织实施。
具体到教学信息化,离不开信息化部门的网络接入、无线覆盖以及带宽支持,离不开各教学单位对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培训,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只有好的设计,只有强的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如果校内融合做好了,“网络全覆盖、数据能互通、资源可共享”自然就会实现,尤其是数据桥、数据通道、数据赋权使用方面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融合做好了,信息化建设还能避免重头再来,极大地提高建设效果。此外,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要善于借力,通过融合促进建设。
第二,以智慧校园为目标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
互联网使物理校园进入了网络时代,智慧校园是对网络校园的再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是在“数据共享、物物互联”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新校园,是现实校园和网络校园的有机统一。
图2 智慧校园的内涵、方式与特点
第三,以面向教育教学规律为遵循推进高校信息化。
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核心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意是通过课程资源、网络空间、智慧教室、在线教学、智能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使用,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而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高校信息化建设就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为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和支撑保障,而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
第四,以流程再造为导向推进高校信息化。
信息化的基础是网络,核心是数据和资源,关键是系统;网络是道路,数据和资源是车辆,系统则是对道路与车辆的运行控制管理,是流程。高校信息化就是要以流程再造为导向,梳理流程各环节,通过重构,让道路用得更好、车辆跑得更快、流程更有效。
教育信息化是理念,是引领,是宏观,是学校治理水平的主要体现;教学信息化是平台,是内容,是条件,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务信息化是数字校园之外的第二个校园门户,是专用的。好的信息化一定是好用的、可爱的,是每一位师生离不开的。
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多站在对方特别是用户的角度考虑,从需求出发,多从应用的角度看建设,多梳理优化流程;与学校的管理改革相同步,多做共建共享;通过基于流程再造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五,要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只有掌握了新方法,持续提高信息化素养,才能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以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为契机,做好新进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在线教育、互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资源建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要针对在职教师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培训,改变教学观念,增加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特长、学习与创新意识强的老师,组织教育教学方法培训与沙龙,开展专题培训,让他们成为新技术运用的领军者。
对年纪较大的教师,要通过课程团队、配备助手的方式,在疫情期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增强对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的信心,通过集体制作课程、课程观摩等形式引导其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
与此同时,要推进校园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与应用,在教师中普及智能学习空间和各类符合标准的学习终端的利用。
第六,面向未来,着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的一场革命,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迈向智慧教育教学,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就是通过教育信息化,特别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思考型的教学创新之路。
疫情终将过去,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却刚刚步入高潮,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刚刚得到广大师生的全面认识,在线课程与学习资源建设刚刚为更多的教师所掌握,在线学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可与喜爱。
只有持续推进高校信息化,加快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时代赋予教育教学的新任务就会完成得越来越好。
*本文是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林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是北京高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为中心’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2019GJJG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黄国华(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责编:徐鹤
- 上一篇
首度公开丨《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全文
2021年8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一文。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公开发行,收录了《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揭开了《实施办法》的神秘面纱。《实施办法》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唯一收录的网络安全领域的党内法规,它的公开发布将对厘清网络安全责任、落实保障措施、推动网信事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2017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 2017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
- 下一篇
5G+智慧教育发展方向来了!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发文,5G应用再扬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共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其中社会民生领域,将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样板项目,具体行动包括:加快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的研发,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推动5G技术对教育专网的支撑,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制订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加大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