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纶 文章来源 抱朴财经
早上看到消息——学而思宣布终止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表示将发挥长期以来积累的教研及科研优势,积极拓展科技服务和素质教育等业务。
我虽然有思想准备,还是愣了一下。我没有持有学而思以及新东方的任何股票,所以没有利益关联。
好吧,今天说说俞敏洪和学而思,顺便聊聊家长们该怎么办。
今年上六年级的孩子们,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如果在某些大城市的话,大概率还是在小升初阶段要面对各种隐性选拔,比如看孩子的奥数成绩或者英语证书。
即使是摇号,进去之后,学校也会通过考试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其实,只要是拼分数,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甚至觉得公平。
现在,新东方和学而思都转型了,意味着花较小代价去拼分数这条路不通了。
必须花较大代价,比如一个小时500元甚至更多的钱去购买一对一教学。
如果一个家庭既没钱,又没时间,那么就只好无奈躺平了。
躺平之后就是进职业学校准备未来做工人,可是职业学校的风气以及教学质量难以让人放心,出来之后的收入更是让人扎心。
绝大多数家长都睡不着了,只有没心没肺的家长还在傻呵呵等摇号。
工人的收入和房价之间的差距不是十万八千里,而是一亿光年。
我仿佛看见,药店的安眠药销售量在急剧上涨,家长们越来越焦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至少不要让孩子进职业学校。
一帮天真烂漫的少年进了初中,因为有了摇号的经历,觉得(或者假装觉得)学习不太重要,何况学科培训已经被消灭,他们进入了素质教育的海洋,遨游,持续遨游。
划水的少年不出所料进了职高,拼命刷题的少年进了重点高中。
人生从此完全不同,迎接职高生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
重点高中的孩子们本来是晚7点上自习课,他们自觉在6点半就全部进了教室。
又是三年,职高的孩子们毕业了,他们进了工厂,他们做了厨房的小工,又或者他们成了建筑工地的工人。
他们开始了奋斗历程,他们在现实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因为他们发现世界很残酷,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商场或者马云的场子里转一圈很快就没了,如果还去马化腾的游戏场子里转一圈,那就等于每个月都在破产边缘徘徊。
他们苦苦思索: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天要把我变成一个穷光蛋。
其实,亲爱的孩子们,那些划水的岁月就大概率决定了后面的人生轨迹。
重点高中的孩子们毕业了,绝大多数进了985、211,他们读完大学或者硕士、博士之后,有少数人是天之骄子,年薪高、公司体面,而且行业一片光明。多数人寂寂无名,但是混个白领,混个温饱,问题不大,如果能够得到6个钱包的赞助,还可以在大城市分期付款买套房。
以上,就是孩子们未来的大致人生路径,极少数人可以创造奇迹。
比如,初中毕业也可以成亿万富豪,比如读了北大也可能去寺庙当和尚。
1998修订版《新华词典》有关冒号应用的例句之中,有一个例句是:“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是,那是词典啊。
说回现在,俞敏洪体面退场了,学而思也要转型,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前是一个什么时代呢?只要你出得起培训费,你就可以下场搏一搏。现在,这个赛马场被停业了。
可是当年俞敏洪做K12教育是拿了牌照,政策允许,市场有需求,他就去做,这没错。现在政策变了,他不做K12教育了,把桌椅送给学校,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不明白某些人为什么对一个做教育的企业家如此苛求。
甚至有媒体发文说《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指责他“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我觉得这位评论员真的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太宽了。“法无禁止即可为”,企业怎么办当然是企业经营者自己说了算。
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孩子的学习中,和孩子一起奔跑。
做家长如此之难,生个孩子未来大概率去当工人,难怪出生率持续下降。
有些人的一生是艰难跋涉的一生:人到中年,还在苦苦还房贷,又在焦虑工作岗位可能不保,还要担心孩子未来会迎来阶层降级。
打开手机一看,短视频中满屏的高颜值小姐姐小鲜肉,又或者是“年薪百万,刚下飞机,人在美国”。
顿时觉得生无可恋,无论是颜值的水平,还是吹牛的水平,自己永远在十八层地狱。人生为何如此艰难?
教育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其功能之一:是教人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阅读、实践来思考问题。
教育不是刷题,我也反对刷题,但是如果你过不了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被挡在高等教育门外,请问你有选择吗?
只有挣钱和刷题才能解决教育的焦虑,即使是走国际学校的路线也一样,除非你去捐款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最好是美金,否则你娃至少要刷到一个能够让国际名校看一眼的分数线,毕竟没有几个孩子真得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或者写出震惊世界的小说。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成功教育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