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动疫情防控 数字赋能高校治理
高校人员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江苏科技大学着力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将智慧治理理念融入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校地联动精准管控,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数据联动、打造智慧指挥平台
江苏科技大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突破传统思维,充分整合属地资源、校内疫情防控队伍、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了“智慧指挥平台+精细化基层网格”的疫情防控联动机制,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的途径和载体,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学校建成“疫情防控数据中心”,全面精准掌握在校人员、进出校园人员、各楼宇人员等基本信息。疫情防控数据做到持续动态更新、随时可调取,做到师生员工校园活动轨迹可追溯。无论是校园进出人员管控,还是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亦或防疫物资储备……江苏科技大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基于智慧指挥平台下发的每一项指令,除了深入贯彻上级和属地的要求以外,都建立在疫情防控大数据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每一项防疫政策的实施效果都有数据分析的支撑;每一次防疫策略的调整都基于数据的辅助决策。
校地联动、一人一策精准管理
江苏科技大学和镇江市防控指挥部、卫健委加强信息对接和联络沟通,确保防疫信息无缝对接。在镇江市大数据管理局的大力协助之下,江苏科技大学将校园门禁管理和健康码、核酸检测数据、健康监测数据等联动,针对教职工、学生、离退休人员、家属、临时进出校园的外协人员等不同身份类型以及不同的防疫管控要求,制定了不同的门禁策略。进出校园的各类人员,只需要刷脸(车牌)或出示身份证,就能自动开展进校身份确认和健康情况核验,将不符合进校要求的人员严控在校门之外。
这种近乎无感知的门禁管理方式,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出入和校外人员疫情防控信息的采集和审核问题,将疫情防控中的不确定因素挡在了校园外,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受到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周边市民的一致好评。
数字赋能、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对高校重点人群教职工每天应检尽检、在校大学生每天不低于20%的比例开展核酸检测。为使这项工作更加高效精准,江苏科技大学建立重点人群教职工的动态数据库,对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情况实行数字化、智能化动态监测和预警提醒,确保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全覆盖。根据学生课表数据和住宿安排数据,精准筛选彼此间存在“密接”关系的学生轮流检测,既保证了核酸检测比例,又确保了核酸检测的抽检效果。
在核酸检测现场,江苏科技大学设置了人脸识别设备,学生不需要摘口罩就能“即扫即走”,一方面规避了个别高校出现的学生间“代检”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登记效率、避免人员扎堆。江苏科技大学自主开发的“核酸检测查询”小程序可以实时查看检测数据,及时通知应检未检的师生参加检测,把漏检情况降到了最低。
流程再造、高校治理打通壁垒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对数据应用的需求早已上升到需要全域数据支撑基础运行的态势。疫情防控精准化是当前高校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
疫情防控工作中,同一类数据被不同条口多次询问是师生较为苦恼的一件事,也是高校数据上报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情况。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科技大学从数据治理的角度打通校内信息壁垒,搜集学校在编在岗教师、退休人员、部门自聘教师、外协人员、家属区人员、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等全校所有人员数据,反复比对清洗形成了人员底库。师生只要按时在“健康信息填报”小程序上确认相关信息,一键式填报后就会生成个人完整的健康档案。
通过健康检测和防疫数据上报的流程优化与再造,江苏科技大学实时对师生健康轨迹和疫情防控数据摸排统计,工作人员可直接从中提取各类信息,满足不同条口的统计要求。这一流程的革新,既避免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又让师生免于被过多打扰,真正实现了部门协同与数据共享、实现了疫情防控数据精准化、防控过程高效化,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有力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