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课本事故”频发中国教科书出版待规范

2014-10-25 15:39:22教育热点
原标题:“课本事故”频发 中国教科书出版待规范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孟含琪 王莹 程露)广东肇庆的一位网友近日称,在女儿的初一英语教材中竟“混”入大量广告,令人咋舌
原标题:“课本事故”频发 中国教科书出版待规范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孟含琪 王莹 程露)广东肇庆的一位网友近日称,在女儿的初一英语教材中竟“混”入大量广告,令人咋舌。教材与广告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却被“拉郎配”。这一尴尬的组合引起很多家长的反感。

  该初中英语课本由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外表与普通课本无异,内在却“大有文章”。翻开课本的第一页就赫然出现了广告纸,印满教材讲解材料、教科书录音带、电子点读笔、电子教科书等宣传资料。

  除了活页纸,教材的出版说明中,也有近半篇幅介绍该英语教材的配备产品,一本144页的教材中广告就占了6页。从初一到初三的教材,都夹带着广告。

  针对此事,中国教育部23日表示,教育部对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有严格规定,《关于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送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宣传广告内容。”目前,教育部正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此事进行核查处理。

  “既然有明确规定,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课本事故’?”沈阳市一位初二学生的母亲王女士说。

  她没有在孩子的教材中看到广告,但听说广告事件后非常气愤。“九年义务教育的教科书在家长和学生心中很神圣,过多的商业化元素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的混乱。”她说。

  据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院长符泰民介绍,教材在编委会编写后,需要经过教育部审定,审定合格后方可进入各地中小学教材目录。此后,一般以市级为单位,在省级目录中选用教材。通过审定后,如果教材不修改,每年就按照审定内容出版,不需每年一审。

  “教材夹带广告的做法应该是教育部审定时没有广告,后由出版社自行加印,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规定。”符泰民说:“很多学生会将夹带的广告当作教育部推荐的材料购买,影响正常学习。建议在学生收到教材前,再加一道‘审核关’,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中国的中小学教材提倡“一纲多本”,在保证统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让各版本教材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以推动教科书出版质量提高。

  但实际中,一些教材匆忙上马,质量良莠不齐,错漏时常发生:

  ——人物“撞脸”,傻傻分不清型。早前张作霖之孙张闾实向媒体爆料称,2007年前人教社高中历史教材中,张作霖的照片并非本人,而是湖南督军何海清。这一指认得到了何海清后人的证实。目前,此历史书已改版,将照片删除。

  ——低级错误,不可原谅型。曾有家长指出,诗人李白也被“涮”。在2010年7月第2版的鄂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变成了“我寄悉心与明月”,需要靠老师一遍遍纠正。

  ——盲目尊重,错也不改型。2011年,贵阳市一位老师曾指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巴金《索桥的故事》一文中,提到的索桥建设时间与史料不符。虽然教材编者应尊重原作者,但更应通过还原真实历史,否则将误人子弟。

  出版界业内人士认为,急功近利的出版之风是导致“课本事故”的重要原因。原海豚出版社编辑李宏生告诉新华社记者,出版社以利益为导向,出书数量越多、周期越短,利润相对也就越高,教材出版属于利润较丰厚的领域,一些出版社为了多出、快出书,审校环节就会放松要求或者缩短时间,导致错误增多,教材质量下降。

  中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但多数人对教材出现差错“零容忍”,认为一旦教材错漏,将危害数批学生。

  符泰民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教材审读工作,以更严格的标准编校教材。同时,对出版教材机构建立问责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一旦出现严重差错,几年内不允许进入教材投标目录,加大违法成本,维护教材市场秩序,还教育界一片“净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