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用型”不是高校的分类标签
新华网合肥11月14日电(记者杨丁淼)“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学院召开,100余位专家学者对构建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德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应用型”不是高校的分类标签,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借鉴依据。
德国萨克森职业学院—国立德累斯顿学院院长汉塞尔教授介绍,“双元制”教育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发展成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
德国所谓“双元制”教学是指学生分别接受学校和企业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在“双元制”教学体制下,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的能力。该模式的经验被多个国家所借鉴。
汉塞尔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此“双元制”的概念逐渐向高等教育领域发展,出现了具有“双元制”属性的高等院校,这一类应用型大学可以称之为“双元制”的另一种模式,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双元制”。
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负责人对于“本科转职校”的发展理念很迷茫,一些与会专家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多元化是必然要求,但当前中国出现了“本科职业教育”“应用型大学”等一系列的概念性混乱和误解。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驻京办事处主任施多恩博士在作大会特邀报告时,专门用汉语拼音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中文译名进行了解读,即这一类型的德国大学的中文译名应该为“应用科学大学”,而非目前国内常见的“应用技术大学”,更非“高等专科学院”。
施多恩博士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义为一种具有应用导向型的高等教育结构,并指出这种结构内涵丰富,绝非“技术”两字可以涵盖。这一观点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借鉴依据。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周爱军表示,“应用型”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需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要针对现有学科专业格局进行增量优化、存量调整,切实解决千校一面的问题;把学科优势和科技创兴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