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材哪家强?怎样和娃娃讲国学?(图)
<
<
国学教材哪家强?当然是“三百千”、“论语”、“孟子”、“老子”和“唐诗三百首”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教材不成问题,但是态度倒是个问题,拿起“三百千”、“论语”等摇头晃脑朗读的是孩子们,家长则一直是局外人,似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其实,孩子读国学,不只是孩子单方面的事,也是家长孩子双方面互动的事。怎样互动,得讲究教材,讲究家长的主动性,讲究对孩子的吸引力,在这方面,选择《三国演义》就不错。
地点
最好是上下学的路上
由于记者职业的特点,我不用赶早班,因此小孩每天上学是由我这个做爸爸的负责。牵着他的小手,迎着晨曦,心想:这么美好的清晨,不讲故事,岂不是浪费?
讲什么故事呢?小红帽大灰狼?它们已跟不上小学生的成长,咱们得高大上一点,那好,讲点故事吧,最好是历史故事。
最好是讲《三国演义》,这部书大气,有阳刚气,有英雄气,又多智慧,算是为孩子以后的人生做一些智慧上的储备。
我测算了一下,从家里走到学校,如果从容一点,大概二十分钟左右,而《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我把它精简到六十回,每次上学路中能讲半回,三十个星期讲完。就这么定下来,每天早上出发,我就开讲了:“儿子,咱们今天讲‘借东风’。”上学路上讲,既有清晨的朝气,却没有课堂的紧张;既有平时的闲暇,又不至于疲倦懒散,上学路上,讲“三国”真好。一到学校门口,就说:“欲知接下来的故事,且听明天早上分解。”儿子带着一肚子的三国故事,背着书包兴冲冲地跑到教室里去了。
所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不要推给保姆或老人,家长应该亲力亲为,这不只是加强沟通的好时机,也是见缝插针讲国学故事的好时机。
<<<技巧
最好不只故事
要重细节并适度引用原文
各位家长,千万别把三国故事和《三国演义》等同于一回事,前者也是儿童出版物的重头戏,但都是用现代语言表述的,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学;而“三国演义”之所以称为国学,不光是它的故事框架,更是因为它生动而富有特色的语言,半文半白,搭配得好。
因此,家长不能满足于把故事讲完,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言来讲,魅力就完全不同了。
在什么时候引用细节呢?最好在细节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时候。例如讲到张飞大闹长坂桥的时候,我就会学着怒睁圆眼,用书中的原话讲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接着又学曹操的语气:“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这么一句,长坂坡战争的气氛就上来了。再如,讲三顾茅庐时,不要光顾着讲访诸葛的情节,还要细细地描述南阳隆中的景色,例如: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段文字不长,可以背下来,培养并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概括景物特征,并精练形象地予以再现。
要记住一点,作为爸爸或妈妈的你,不是讲故事而已,而是在讲述名著,名著如果脱离原文,其感染人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各位做把爸爸妈妈的,既然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就得把自己当成说书人,对于传统经典语言的好感,就是从这里来的。总之,要绘声绘色,要让孩子身临其境。
注意
尽量对故事做净化处理 不要带血腥味
其实,在古代,政府和教育机构是不太主张让孩童看《三国演义》的,因为讲的是政治军事史,不免有血腥,有尔虞我诈。那时这样做也是怕封建统治受到动摇,明清的一些农民起义军也喜欢《三国演义》。但是,他们的考虑也有道理,少年儿童不宜面对渲染过的暴力和阴谋。
现在,对《三国演义》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能正确对待它的文学价值,不过,家长在讲述过程时,还是要有适当的净化处理,在突出英勇、智慧的同时,要避免那些奸诈和血腥,要往正能量的方向引导和延伸。
例如,我在讲到“捉放曹”时,就将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一笔带过,而且重点批评曹操不应该滥杀无辜,不应该宣扬那种“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自私精神,其实,《三国演义》对这种做法也是持批判态度的。
而且,在这个时候,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判断能力。我利用自己看过《三国志》的长处,启发孩子说:其实,关于曹操的这段故事,是一个叫孙盛的人记载的,他记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距曹操有百多年的历史了,或许不靠谱呢。
读国学,不只是盲从,也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大胆质疑的精神。这也是培养孩子的学术研究品质。
<<<诀窍
“三国演义”是通向
“资治通鉴”的桥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贺益德教授举例说,他的国学班曾收过一名马来西亚华裔学生,是位十一二岁的女孩。当时她抽半年时间专门学习《史记》,结果学得很辛苦,尽管原来熟读过《论语》、《孟子》、《老子》等,但一接触《史记》,原来的功夫一时竟然用不上。拿这位女孩的原话来说就是:“恨不得把《史记》凑一顿。”
贺益德老师经过考虑,就建议她先熟读《三国演义》若干次,半年后,再去读《史记》,果然顺畅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贺益德老师解释说:因为《三国演义》的语言半文半白,和《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有着语言上的交集点,但又通俗易懂,具备极强的故事性,学生读来不厌倦,在熟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为阅读其他典籍开辟了道路。
如今的在校中小学生,当然不要求大部头地阅读传统经典,但是在小学阶段在家长的帮助下,熟悉《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文学经典,为以后,尤其是高中阶段学习更深奥的文言文,确实能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因此,各位家长,记得在上学路上给你们的孩子讲国学经典故事,久了自然就有效果,何况还是最自然的亲子课程。(专题撰文/记者刘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