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向冰作品展在宁举行获艺术家盛赞
2014-11-23 11:01:27教育热点
原标题:相由心生:向冰作品展在宁举行 获艺术家盛赞 新华网南京11月22日电(洪黎明)11月22日下午,由上海壹霖艺术中心主办、南京童画摄影艺术馆承办的《相由心生:向冰作品展》艺术
原标题:相由心生:向冰作品展在宁举行 获艺术家盛赞 新华网南京11月22日电(洪黎明)11月22日下午,由上海壹霖艺术中心主办、南京童画摄影艺术馆承办的《相由心生:向冰作品展》艺术沙龙在南京夫子庙大世界举行。 作为作家、摄影家,张向冰20余年来担任多次国家和军队重大活动摄影任务。曾历时七年,走遍中国万里海疆,2008年出版中国首部海洋文化遗存纪实摄影《大国海疆》。系“第15届中国新闻奖(复评)暨全国人大新闻奖”获得者。今年以来,他已经应邀举办了《大国海疆:向冰中国海洋文化遗存纪实摄影全国巡展》、《冰心禅影:向冰作品展》两次展览。纵观张向冰此次展出的《荷塘》系列,以哲学的思维注重自己对冬日荷塘及莲蓬的主观感受所引起的道学禅意的思考,不仅有着西方印象派理念的烙印,还凸显着中国式的禅境意趣。 张向冰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家对他的《荷塘》系列作品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充分表达着生活的禅意与纯粹。“从审美理想的角度来看,我理解:任何一种图式都一定带有与之相关的艺术观和价值取向问题,犹如哲学求真,道德与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的是我们情绪中的深境。” 以儒释道为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源头的西方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流脉。西方人关注人与“神”的关系,关注“神”对人的启示,关注人如何重返“神”的身边。中国人则更关注“天地人”的自然秩序,关注“人与天地”如何和谐相处,关怀人生终极命运的内在精神,追求某种禅意的情境和象征,寄托某种情感高度,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进取精神。《荷塘》正是以此为基点,最常用的图像符号是荷塘、莲蓬、黑白灰的影调,旨在表达一种人生态度。 张向冰说,《荷塘》系列作品大多取材于“佛都”南京的湖泊与山谷。创作中,他刻意将现实荷塘里干枯、霉变、剥离的莲蓬,有的进行了中国美学式的写意取舍;有的进行了一些西方抽象主义的尝试。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运用虚白在影像中这种风格的变化,对自然景物真实色彩进行变相,使之变成了非现实的图像,而没有过多地考虑摄影与水墨意象的界限。通过照相机这种高科技产物和图像语言,表达一种内心感受,目的是少一些浅薄的世俗和精神贫困,让读者清楚地在作品中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心灵栖居,达到提炼佛教寓意和精神目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荷塘》试图借用一种形式范畴的静穆感,疏离尘嚣与奢欲,转入‘是雨是花花是雨,非空非色色非空’的禅意道境。正如佛家偈语所言,他日还我本来面目,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张向冰如此表示。 对张向冰此次展出的《荷塘》系列作品和他本人,诸多艺术家、评论家、摄影家给予了高度评价。陈丹青评价说:“作品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坚持下去。”方力钧认为: “艺术需要这样的表达,平和而深刻。”文艺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则指出:“能做到这一点不易,反映了一些东西,感受到一种宁静。”新华社特约摄影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摄影师林毅也认为:“品味向冰作品,我感受到深藏于他内心深处的一种禅境。‘相由心生’,视觉影像艺术所传递的正是摄影者内心所在。尤其是黑白影像的应用,更能体现作者思想的视觉传达,更能凸显作者在朦胧的印象主义中寻求更深层次的某种理想和诉求。” 著名美术史论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专门撰文评价说,向冰镜头下的莲及荷塘景色是有象无形,是静、净、空、灵之禅境与“道”体合,他把道体的“大象无形”当作摄影创作的高境界追求。虽然没有现实的具象形态,但有着现实的精神内涵,如同音乐一样传达着摄影家的某种对现实评价和思想感情或情绪,对观赏者来说不是对现实的认知而是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获得某种精神的感动与启迪。知名文化教育学者陈景和则认为:“如果说,向冰的《大国海疆》,让我们从海岸变迁的昨天和今天,想到了共和国的明天;那么,向冰先生的《相由心生》摄影展,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阐述与憧憬。”法国著名摄影师阿南·德弗雷塞勒评价说:“他的作品有着别具一格的想法、见解和诠释方式,因为我的朋友向冰老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师!我曾有机会观摩他工作时的状态,他总是让照片赋予他的内涵和深意。他思考,思考,不停地思考,然后就在那“一瞬间”来临之时,他用他亲密如多年战友的相机,拍摄下能反映出他思考结果的照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