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美国家校沟通多
新华网纽约11月24日电随笔:美国家校沟通多
新华社记者刘莉
丹尼斯是美国纽约小学生妮娜的母亲。星期一早上8点半,她赶到女儿学校参加课堂开放日活动。她观摩了女儿的语文、数学和体育课,度过了一个颇有收获的上午。
从9月初开学召开的家长会,10月评选的月度“儿童之星”颁奖典礼,11月中旬举行的教师和家长一对一座谈至今,3个月来,这已经是丹尼斯第四次到学校参加活动。除了不定期到学校参加活动,丹尼斯还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学校发来的各种通知。
美国学校和家长的互动大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校提供一般性信息以及学校举办教学或课外活动的通知,比如照相日、出游日等。有些活动不是必须参加,但如果参加需要提前报名。
第二类是学校提供的要求家长必须知道的信息。比如学校定期会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试,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发出一封家长信和对学生的测评报告,告知家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标注出孩子没有掌握的地方,要求家长签字承诺,在家中帮助孩子继续学习。
第三类是学校为了保持与家长的日常沟通而请家长提供的信息。比如,在孩子的文件夹中,家长可以向老师咨询,或请他们帮助解决孩子在校园遇到的困扰,或是预约面谈时间。家长也可以留下电话号码,方便教师在课后与其联络。
总之,美国的学校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与沟通,尤其注重个别沟通。在接送孩子时,家长与老师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而老师与家长约见谈话则通常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
约谈前,老师和家长都会进行准备。在交谈中,通常老师会简要、全面汇报孩子这段时期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则会介绍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的希望。双方会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
在美国,家校之间的这种紧密沟通,其实是基于美国抚养孩子的一个核心信条,即父母应该主动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包括与教师会面,到学校做志愿者工作,指导孩子完成作业等。这被视作是一种义务。
美国的教育者认为,家长更多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都大有裨益。
对家长来说,这有益于家长了解如何帮助和支持孩子,了解学校的教学课程和进度,并让家长意识到参与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学生来说,这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改善言谈举止,保证更高的出勤率,以及促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而对老师来说,这会有助于他们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家庭环境等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家长的帮助还会提高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鼓舞老师的士气。
相关文章
- 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 重磅!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教育部长讲话强调了哪些内容?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北师大举行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提供有力支撑
-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1月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展
- 官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试运行
- 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专用网络!《“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教育内容速览
- 国家网信办、教育部等九部委发文: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答记者问
-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