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独生父母更懂教育的一代?
成功、快乐,找不到自信,也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多80后独生父母都如张文般纠结,一方面他们想让孩子开心快乐、接受无功利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得不在你追我赶的大环境里妥协。
“独”易而“立”难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赵忠心,今年73岁高龄了。他时常观察着身边的家长,“我发现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不会做父母,管教、侍候儿女成了习惯,惯性,收不住了。”有的儿子已经结婚,妈妈晚上还偷偷地到儿子的新房给儿子掖被窝。
中国素来就有世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文化,不少80后独生父母出于精力、经济等方面的考量,主动或被动接受了父母来到大城市帮忙抚养第三代的任务。除了日常生活照料,他们还是子女结婚、买房的经济支柱。
陈彩玉说:“现实情况表明,形式上的‘独’容易,但真正意义上的‘立’困难。”
施慧法还注意到,每年幼儿园招收新生填表时,家里的户籍地址、居住地址,孩子有没有打过预防针,小时候有没有生过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等,有的妈妈居然不知道,老一辈比她们还清楚些。
儿科医生李玉琴一直主张老人不要帮儿女带孩子,如果非要帮忙,只是做点家务即可,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由父母完成。老人对第三代的天然溺爱,是纵容很多孩子从自我到自私、独立性差、不注重他人感受,甚至把孩子的坏习惯当优点的重要原因。来她这儿就医的孩子,很多她一眼就能看出是父母带的,还是爷爷奶奶带的。
对于如何养育“独二代”,80后独生父母和其父母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祖父母们更看重经验和传统习惯,而80后可能更相信书本、网络或者同龄人交流间学来的知识。这样的矛盾,几乎在所有的隔代抚养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北京妈妈陈冉,曾一度陷入与公婆的“中药之争”。公公注重养生,常带孩子看中医、喝中药,最近陈冉终于决定拒绝:“我会带她去医院看病。我是她的监护人,我会跟我老公商量后再决定。”“监护人”这个说法,自此成为公婆的心头刺、口头禅,常常被用在两代人意见不一、冲突爆发之时。
包蕾萍更担心的是,很多独生父母避免了独二代新生儿带来的混乱期,各种压力和困惑由于祖辈的介入而得以减轻,但是,这种表象下掩盖的是一种压力后置。当独二代长大、祖辈衰老难以自理时,80后独生父母必然面临承担赡养和抚养的双重压力。
这个危机悬在每个独生父母头顶之上,却几乎没有人愿意仔细考虑。眼下,子女教育等问题仍在首位。尽管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确实让人发愁,但那至少是10年后的事情。
问题是,这10年间,80后独生父母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更主动地自我锻造和成长?
(本文摘编自第684期《中国新闻周刊》,标题有改动,文中受访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