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江苏推“先路后车”模式买校车先看路宽再拍板

2014-12-06 10:35:41教育热点
原标题:江苏推“先路后车”模式 买校车先看路宽再拍板  年末,一些市、县在提前规划明年政府实事时,都把购置“长鼻子”国标校车列入其中。“真让人喜中有忧。”省教育厅分管
原标题:江苏推“先路后车”模式 买校车先看路宽再拍板

  年末,一些市、县在提前规划明年政府实事时,都把购置“长鼻子”国标校车列入其中。“真让人喜中有忧。”省教育厅分管校车安全的步锦昆副巡视员对记者说,为农村学生购买安全舒适的校车,是德政之举。但如果道路、资金等不配套,斥巨资买回的新校车跑不了农村土路,闲置派不上用场,甚至长期露天存放发生损毁,民心工程变成“窝心工程”,老百姓岂不骂娘?

  记者最近在苏北3个县区了解到,2012年添置的300辆国标校车,目前只有一半在正常运营,另一半则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位县交通局副局长告诉记者,苏北农村公路,大多是3.5米宽及以下的低水平“村村通”,而新校车一般长6到9米、宽2.6米,上路后往往无法掉头和错会车,再加上窄桥、危桥多,最终把新校车挡在“最后一公里”外。

  路不畅,为何先买车?这位副局长苦笑道,原因不外乎两种啊:一是缺少综合评估盲目决策,以为一次性花钱买了新校车,从此就万事大吉,不知道校车运营是项配套系统工程。比如买辆新校车一二十万,而将1公里3.5米宽农路拓宽到6米,至少花50万元;改座危桥,则要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基础投入太大。二是急功近利,展示政绩心切,盲目攀比,图表面风光和一时喝彩。

  前几年,当其他地方轰轰烈烈买校车时,盐城市盐都区埋头修路;等人家校车趴窝了,9月份开学,他们一下上了73部新校车,开辟69条线路,覆盖全区16个镇(街道)40所学校6297名学生,成为苏北惟一国标校车全覆盖县区。步锦昆说,盐都区“先路后车”模式不仅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而且也终结了“苏中、苏北该不该买校车”的长期争议。

  “校车投入不是问题,关键是政府要求把校车工程作为民生实事来做,而不是以此为‘秀’,从‘一窝蜂’到一阵风。”刚考察过盐都校车的省督学李霖,一针见血地分析说。

  “两个乘坐‘黑校车’的孩子遭遇交通意外死亡的事故,深深刺痛我们的心,客观上加快了全区校车更新和公路改造的进程。”盐都区委书记羊维达痛苦地回忆道,教训惨痛啊!区委、区政府去年下决心清理整顿“黑校车”,还全区80万人民一个放心。“买校车,绝不是图面子好看,而是还良心欠账!”他动情地说出了举全区之力买校车的内在动因。

  买车须先修路。可该区道路基础设施欠账多,农村公路“好路率”处于全市中下水平,其中,县道好路率79.5%、乡道79.4%、村道78%;加上地处水网地区,道路不仅窄,而且多临河塘,安全隐患多;“好路危桥、宽路窄桥”也比比皆是。如这些“拦路虎”不除,即使有新校车也跑不起来。

  “全区财力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累计投入近10亿元,计划提前2年完成提档升级任务。”区交通局长顾勇介绍,早早就按国标校车行驶要求,对全区484公里农路、421座桥梁加紧拓宽改造,并超前建设400多个校车会车点、100多个掉头点。“为校车铺路,不仅倒逼全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档提速,也搅活了全区硬环境综合配套建设‘一池春水’。”

  大冈镇党委书记陈霞告诉记者,为了全镇9部校车的畅行,镇里投入300多万元,新建57个会车点、拓宽10座桥梁,为37处弯道加宽,校车“溢出效应”已经显现。她说,校车运营带动了沿线沟渠河塘、村容村貌、路灯、垃圾箱等配套整治,在外打工的人都以“校车开到家门口”为荣呢。

  要想校车行驶“一路绿灯”,除了钱、路配套外,还要优质服务配套。区教育局副局长戴军说,除了规范校车运营公司服务行为外,交通、教育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多次实地勘察行车线路,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方便需求,及时调整行驶路线,增加停靠站点。9月份以来,在原来500个乘车点基础上,又增加500个临时乘车点,方便学生就近上下学。

  “普及校车文化也是当务之急。”戴军说,新校车不可能像过去“黑中巴”那样走村到户、上门接人,有些群众嫌“不方便”,呼唤“黑中巴”回归。戴军说,这给我们新的警示,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普及教育安全知识,提高文明交通素养,加强监管,防止“黑校车”乘虚而入。

  “买校车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省教育厅安全保卫与维护稳定处处长王伟说,买,是为了用,买而不用,比不买更“坏”。“相信盐都‘先路后车’、‘先配套后上路’的做法,会带给更多地方以启示。”(记者 林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