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99——15岁,世界很大
新华网澳门12月14日电(记者 张晶 刘畅 李豫川)直到现在,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剑桥大学交流学习的经历还让15岁的澳门中学生杨家怡兴奋不已。她所在的澳门菜农子弟学校,每年会从初三和高中年级中公开选拔一些学生去剑桥参观交流,今年家怡有幸成为20多位入选学生的一个。
“我们在那里接触到来自法国、意大利和以色列的朋友们,发现不同国家的人对很多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大家都很热情,也都很有礼貌。”谈起在英国的经历,家怡还是很激动。
菜农子弟学校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澳门经济不景气,菜农们的生活相当困苦,大量儿童失学。菜农合群社为了让菜农子弟能有机会读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发动农友出钱出力创办了该学校。
从办校初期,只有两个班、三名老师、92名学生,发展至今天,菜农子弟校已成为拥有高中、初中、小学及幼稚园的一所“一条龙”学校,在校学生2000多人。
菜农子弟学校校长王国英告诉记者,澳门回归前,殖民地政府基本上对澳门的教育是不管不问的。除了仅有的几所公立学校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少得可怜。为保障华人利益,澳门有识之士组建了爱国社团,很多社团根据自己所属行业特点办起了各种子弟学校,以弥补殖民地政府对教育管理的缺位。
“上学对多数草根阶层的孩子来说是奢侈品,我当时也很勤奋刻苦,但还是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回首那段岁月,温文尔雅的王国英眼角竟泛起了泪花。
他介绍说,回归后,特区政府对青少年教育加大了力度,特别是2003年以后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政府的教育投资保障了澳门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接受好的教育。
自2007-2008学年开始,澳门特区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教育和3年学前教育免费。非高等教育投入从2002年的10.07亿澳门元,增加到2012年的32.92亿澳门元,10年间增加了两倍多。澳门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从幼儿园到高中实施15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之一。
张月嫦从2005年开始成为菜农子弟学校的中学老师。在她看来,跟着澳门特区共同成长的这一代正进入“多梦年华”。
“回归前,澳门人的视野比较狭窄,而现在他们对世界、对国家、对自己的认识完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会想着怎么申请去欧洲读书、怎么去内地上好大学、也会梦想着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明星。”张月嫦说。
在特区政府资助下,很多澳门中学生有了去内地参观学习的机会。“我读书时接触内地的机会很少,可以说对祖国是不了解的。”她说,但现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珠海、中山等地参观,还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北京等地参加夏令营。
她说,除了学校提供的机会之外,这一代年轻人还会主动关注祖国各项事业发展,也钟情于内地的流行文化。
“姚明、刘翔是很多男生的偶像,‘玉兔’号月球车一直牵动着很多孩子的心,内地的娱乐节目也很受他们追捧,那天还有同学跟我说想去参加《中国好声音》呢。”张月嫦说。
作为澳门回归当天出生的“回归宝宝”,中学生李钰链也即将迎来她的15岁生日。酷爱历史和旅游的她,有个小小的生日愿望:希望今年爸爸妈妈可以带她去北京旅游,参观故宫、长城、鸟巢、水立方。她还想去亲身体验一次升旗仪式。
“近年来祖国发展很快,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每次看到祖国取得的成就,我都感觉很骄傲。长大后我希望成为教授中国历史的老师,将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李钰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