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考试自选3科计入高考
昨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此前,国务院关于高招改革“总体方案”已规定,改革后的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加上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上海、浙江已于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17年整体实施。北京市教委昨日称,将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时间要求,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学生可选考自己优势科目
昨日发布的《意见》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以后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教育部基教二司负责人说,教育部将制订印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提高教师对学生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能力。
社会人员可考学业水平考试
昨日教育部《意见》明确了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考试科目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各省(区、市)每年组织安排的考试要覆盖所有科目,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考试内容,则由各省(区、市)根据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有专家认为,未来,将不再有统一的高考大纲。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起,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推开。目前,已有30个省份实施,其中20个省份已实施超过5年,但考试组织方式、内容、成绩使用等还亟待改进。
选考科目成绩一般分为5等
《意见》明确了考试成绩呈现方式。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上海在试点方案中就细分为11个等级。
教育部基教二司负责人介绍,这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综合素质评价将供高招使用
昨日,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教育部基教二司负责人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自2002年开始,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但还存在评价要求各地不一、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5个方面,明确了每个方面的考察重点。如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相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整个评价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4步。《意见》要求,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的话,可以空缺。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
高中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校在招生时则要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黄颖
■ 声音
从取长补短到扬长避短
从费尽心思地“取长补短”,转向专心致志地“扬长避短”。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再少的学业都是负担;没有成就感的支撑,再浓厚的兴趣都将走向消失殆尽。在新的招生考试方案中,学生不必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应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
从因焦虑而“投机取巧”,回归到求实力而“脚踏实地”。《意见》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这意味着学生将逐渐从考试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学习实力。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
从简单招分到科学招人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并按考生比例来划分等级,是综合各方考虑之后的一个合理选择。
首先,有利于淡化“分分计较”。每个学生都被迫在考试中分分必争,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教学压力过大。
其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推动高校从以往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招人”。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完全依据分数来进行,谁考分高(哪怕只高一分),就录取谁。很多人称之为“招分”,而不是“招人”。“招分”背后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这种状况短期内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次改革,努力打破高校招生的“唯分数论”,想方设法多方面创造机会,推动高校从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地“招人”。在当前的舆情条件下,成绩按比例分等级,为破除“唯分数论”,高校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材料,走向真正的“招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柯政
据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