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看“光头强”自称“老子”家长大呼被坑
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办法出炉 7岁以上才能看“喜羊羊”
当前动画片中的暴力、色情、粗俗的言语让许多家长感到不满和担心,日前,和思儿童教育研究院推出了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适合7~10岁的儿童观看、《熊出没》适合10~14岁的儿童观看,许多家长得知后大呼“被坑”。
据不完全统计,在热门动画片《熊出没》中,曾在十多分钟内出现20多次不文明语言;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曾被伙伴作弄2347次,此前有媒体报道,江苏几名不足10岁的孩子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羊肉的情形将两名同伴绑在树上并点燃了杂草,引发悲剧。动画片中的粗俗语言,暴力行为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和业内的担忧。
日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和思儿童教育研究院创建人陆宇斐推出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1.0版本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TV-K(2~6岁)、TV-G(6~7岁)、TV-7(7~10岁)、TV-PG(10~14岁)、TV-14(14岁以上)。据介绍,这一分级制度考量了美国等多个国家已有的儿童影视剧标准,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陈忻和知名电影专家李多钰等诸多专家指导,按照年龄和心理等指标制定,并通过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已有研究的验证。
根据该分级制度,《喜羊羊与灰太狼》为TV-7(7~10岁),《熊出没》为TV-PG(10~14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则为TV-K(2~6岁)。陆宇斐表示,分级标准主要是暴力动作、语言、性爱、暗示性、故事情节导向。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含有大量喜剧形式扮演的暴力行为;《熊出没》常常有粗俗的语气和词汇,有中度的暴力行为,例如使用炸弹和枪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和《麦兜响当当》则无任何暴力、性爱行为。
“如今儿童影视剧的低劣、恶俗和暴力所毒害、毒化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整个中国教育的环境。”陆宇斐说希望本次推出的分级标准,希望能在政府主导、民间配合之下,形成社会共识,最终成为一个切实有效的行业标准。
家长叫苦:
近三成家长自觉“被坑”
根据上述动画片的分级,600名家长现场测试了自己的“被坑指数”。其中,近三成家长“被坑指数”超过50分,让自己的孩子看了许多不适合的儿童影视剧。
杨女士是一名3岁孩子的妈妈,她说,每天晚上6时多到7时间,孩子都要看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熊出没》,不让看就不好好吃饭。而近期孩子时不时地称自己“老子”,起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是“光头强”经常这样说。跟小区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也有几个孩子扮演“熊大”、“熊二”,捉弄“光头强”。
陆宇斐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一现象,推出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的原因主要是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考虑,影视剧中的暴力会引发儿童的暴力,包括与成年以后的暴力倾向都有关联。她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发展都不同,7岁以前的小朋友就不能理解电视里面的虚构的情节,会以为那是真的,那是可以的,导致很多儿童模仿的现象出现。此外暴力还会对儿童的语言产生影响,导致语言的暴力以及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想象力受到负责影响,因为孩子经常模仿就不会继续去生成语言,不会想去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就容易变得简单粗俗。另外,一些电影里面过多的成人情节比如很多采用男女打情骂俏的口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是面向成人而不是面向儿童的,成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看适合他们看的片子。
专家说法:
“导向”太简单 分级管得细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谭天认为儿童影视剧分级是有必要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国外已经实行了影视剧分级制度,国内对影视分级制度已经讨论很久了,但没有出台相关的分级制度。我们的管理还比较简单,认为好的就放映,不好的就不放映,简单地用导向、健康来界定,没有对受众心理、接受差异化进行深究。对于儿童来说,一些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剧对儿童当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但这种不好的影响程度到底多大还需要研究数据来界定。对于儿童剧分级是有必要的,对儿童心理有伤害的肯定是不太合适看,需要管制。
小贴士: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看动画片?
对于如何引导孩子看动画片,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付小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一要把好审核关。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觉得好的动画片和游戏,对于一些不好的模仿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二要事先定规则。由于孩子的自控力和约束力不够,需要家长适当进行引导和管束,要跟孩子一起商定看动画片和玩游戏的规则,比如不盲目模仿、限定看片和玩耍时间并严格遵守、必须在父母视线之内看动画片等。
三是要转移注意力。要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寻找更多有意思的事情,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虚拟世界以外的真实世界。孩子容易沉迷于电视节目或者电子游戏是因为觉得无聊,根本原因是没有人陪伴,家长要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文/ 记者于梦江
实习生李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