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小学生每天运动“至少两小时”
《南京百年城市史》丛书。张可 摄
昨天上午,《南京百年城市史》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南京市档案局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合作,利用馆藏档案,由张宪文教授等担任学术指导编写而成。该书共13卷,总计约400万字,全面呈现1912至2012年,百年间南京城的发展变迁与南京人的生活风貌。
校园:
民国南京小学“下午三点后,绝对不得授课”
《南》这套丛书一方面介绍了城市的大发展,一方面关注南京人的生活变化。
在卫生体育卷中,就详实介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很多中小学出现了擅自增加课时,妨碍学生体育活动的现象。因此,当时的“教育部”下了一道硬性规定:“下午三时后,作为体育活动时间学生须一律强迫参加,绝不得授课。每生每日至少应有二小时以上之运动。”档案还记录,当时的金陵大学附中曾规定:“下午四点之后,如不落雨,学生一律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在民国时期,南京各校内的体育设施均要求对外开放。当时的市教育局,专门在夫子庙小学以及兴中门小学内,设置了两处简易体育场,明确表示“增进民众运动之兴趣,以学校体育扩充至民众体育”,并要求“于课余之暇,予民众锻炼身体之机会。”
饮食:
南京盐水鸭可上溯至南朝
这100年间,南京人的餐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丛书的“文化卷”,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人钟情小吃的习俗发展很快。到了抗战爆发前夕,早点店就达到了426家,尤其以夫子庙地区分布最为集中。除了南京本地的,还有北京、天津、湖南、扬州、苏州、东北以及西洋等外来风味儿。但到了日军占领南京时期,整个小吃市场一片萧条。根据1943年的一份记录,当时南京的街头巷尾就基本只剩下烤山芋。光复之后,南京的小吃企业一下就反弹到5000多家。
南京钟情的盐水鸭,可以上溯至南朝,该书还对南京多家老字号餐饮如绿柳居、马祥兴等鸭肴做了详尽描述。
衣着:
民国时南京人过冬,男女都穿大棉袄
对比国内同类型城市,南京很难称得上“时尚之都”。由于喜怒无常的气候,南京人打扮自己,往往考虑的是生产、生活之便,以及气候温度之宜。丛书“文化卷”就记录了民国时期南京人的服饰:男子一般上穿对襟短装、下穿长裤。逢年过节或走访亲友时,也只不过才换上“蓝布大襟长衫”。而南京女人上穿大襟短衫,下穿褶裙。到了冬天,无论男女都要穿黑色或蓝色棉布内充棉花制成的棉袄、棉裤。而且“裤腰特别宽松肥大。”
链接
在南京档案馆新馆可免费翻阅
《南京百年城市史》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讲述长度达到100年的南京城市史。分为综合卷、政府卷、市政建设卷、社会管理卷、社会团体卷、工农业卷、金融商贸卷、文化卷、科技卷、卫生体育卷、教育卷、国际化进程卷、人物卷,共13卷。每卷约30万字,总计约400万字。目前,在南京市档案馆新馆二楼的学术研究区,市民可以免费翻阅《南京百年城市史》。(记者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