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师坚持退出中华文化课称不是冤死的窦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鼎
一篇“自白书”,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鼎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自白书”中一条条内容,引发社会共鸣和讨论。仅在他人人网主页上,转载分享就超4000余次。学生们在留言中不吝自己对这位老师的赞美、肯定,以及挽留。因“自白书”而处在舆论关注点的周鼎,也度过了自己难忘的一天。24日,他以此为名写下一篇日志。在日志中他谈到自己与川大的关系:川大于我,如大海于船夫。船夫一边抱怨着天气糟糕浪涛翻滚,一边收起缆绳出海打渔。这是另一种爱。同时,他又写到:面对学生的挽留和支持,我决定,坚持退出中华文化课,但是将来会继续在川大开设公共选修课,当然,如果教务处还同意开课。
语录一:
“我不是冤死的窦娥,也不是罢官的海瑞。”
周鼎在人人网主页上的更新并不算频繁。然而,当他在12月23日凌晨发了一篇吐露心声的“自白书”后,仅一天时间,他发布6条动态。这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自白书,把他推到了聚光灯下。23日晚上23点29分,他在人人网主页上发表了“自白书(二)”,开头第一句便直言到:从来不愿意面对镜头,因为那总会让我想起一双眼睛。
可对他来说,因“自白书”而起的那些始料未及的关心,让他感动。他在人人网主页中写下自己的心情:早上起来,继续被始料未及的所有关心我的留言和短信深深感动,泪湿衣袖。我必须向诸君道歉,让大家失望和担心了。多年来,我一直倔强地孑然前行。然而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这一次,我是真累了,倦了,怒了。感谢你们的关怀,又让我重新检讨自己的言行。你们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一名大学教师的尊严和幸福。语句末了,他一连写了两个“谢谢”。
今天(25日),当四川新闻网记者联系上周鼎时,他婉拒了采访请求。在“自白书(二)”中,他吐露心声:面对媒体,我无话可说。我不是冤死的窦娥,也不是罢官的海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砸碎偶像的人常常像那只老是点不清数的鸡妈妈,总是忘了点自己。
语录二:
“川大于我,如大海于船夫。船夫一边抱怨着天气糟糕浪涛翻滚,一边收起缆绳出海打渔。这是另一种爱。”
“学在川大,教在川大。”这是我们知道的周鼎与川大的关系。然而,对他来说,川大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在24日发布的“自白书(二)”中,周鼎谈到了自己与川大的感情。“川大于我,如大海于船夫。船夫一边抱怨着天气糟糕浪涛翻滚,一边收起缆绳出海打渔。这是另一种爱。”
在他的人人网主页上,不少学生给他鼓励和点赞,更多学生是挽留这位公共课人气教师。因此,周鼎也表示:面对学生的挽留和支持,我决定,坚持退出中华文化课,但是将来会继续在川大开设公共选修课,当然,如果教务处还同意开课。
周鼎曾写过这样一段“教学反思”。他表示,公共课的教师与专业课的教师其实有着微妙的区别。专业课的教师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师傅可以手把手地教会徒弟手艺。公共课教师能教授的,却不可能是多么精湛的手艺,只可能是多少了解的常识。手艺让我们可以烹制美食,常识则让我们可以品味美食。公共课教师教会学生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理解力,一种欣赏力。因此,公共课教师追求的教学态度应该是中国道家老子说的“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意思是,培养学生,不要在意自己的功劳,引导学生,不要控制他们的想法。
因此,对于因这篇“自白书”而引发的关于好学者和好教师的社会讨论,周鼎也在他的“自白书(二)”中表明自己观点:好学者未必都是好教师,好教师未必都是好学者。诗有别才,教学亦然。(记者 陈淋)